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是时,几十万中国驻军在蒋介石“不抵抗主义”命令下,日本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沈阳。几天之后,东北三省沦陷,全国上下掀起了第一次抗日高潮。  相似文献   
2.
夏寿恩 《农村教育》2006,(11):12-13
他生于巴山怀抱,是大山孕育了他坚强的性格,他长在渠江之滨.是渠江水教诲他怎样做人,他把一腔热血倾注于心爱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生。他就是四川省优秀校长,渠县琅琊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单东。  相似文献   
3.
2009年9月,“快乐女声”冠军争夺战落下帷幕,季军黄英不仅让观众记住了她嘹亮的嗓音。也让人们记住了她的家乡——四川省渠县。而这也正是渠县借快女之东风.打造其城市品牌之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四川档案》2012,(4):36-37
2011年7月,在依山傍水的渠县东城,翘盼已久的渠县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正式鸣锣开工,2012年7月底渠县综合档案馆主体工程建设及室外装修顺利完成,预计在2012年底基本竣工。新馆的矗立将实现渠县档案人的跨越梦想,新馆的竣工也将为渠  相似文献   
5.
郭钧 《四川档案》2018,(1):56-57
戴连渠,渠县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2014年9月到档案局工作。他秉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工作理念,敢抓敢管敢担当。抓班子,带队伍,搬新馆,树形象,使渠县档案工作三年三大步,成效显著。正是由于他工作中的出色表现,2016年9月,他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渠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政协渠县委员会第十四届委员。被人们称为"兰台潮头赶潮人"。  相似文献   
6.
刘逊 《四川教育》2006,(7):20-21
为了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渠县教育系统在全县师生中广泛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两句话、一行动”活动,整体推进与重点带动相结合,奏响了荣辱观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渠县教育局以人为本,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快乐、健康、向上的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8.
渠县档案馆留存的土地契约中,有一份嘉庆10年(1817年)水口场(今渠县水口镇)的出卖街基熟土契约,距今已有203年历史。明清时期,土地契约逐渐有了固定的格式和用词,结构严谨,具有法律效力。地契作为法律文书也进入社会生活,法制观念在民间逐渐生根发芽。清朝,地契的格式更为成熟,也成为学堂教学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杨林 《农村教育》2006,(5):23-23
近年,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少年“随打工族”远走他乡上学,特别是进入城镇学校就读呈急剧上升态势,传统的“就近入学”模式遭遇猛烈冲击。为深人了解农村学生“流城”情况.弄清“流城”缘由,探究其应对措施,笔者调查了川东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教育大县渠县的中小学生源分布现状,并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熊长虹  邹续  刘逊 《四川教育》2007,(11):11-12
近年来,伴随"两基"攻坚工程,国家在西部农村开始推行中小学寄宿制教育,目的是为贫困、偏远农村的孩子创造一个基本的教育条件,解决农村孩子没钱上学、路远没法上学、没好学校上的问题,让他们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最大限度地遏制学生失学。这一工程实施以来,已经显示出了显著的教育效应和民生效应,被人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寄宿制在实施的进程中也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实施寄宿制后相应产生的饮食、就医、安全等管理问题,比如学生寄宿后家长、社会把教育责任一股脑儿地推给学校、学校不堪重负等问题,比如对贫困学生资助标准不高、力度不大的现实与贫困学生的就学成本增大而相伴产生的失学隐患之间的矛盾等,都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在政策层面、实践层面提出解决的建议与策略,以促进这项惠民工程最大化地利民、利国,最大化地让农村孩子得到实惠。本期"热点话题"讨论的初衷也正是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