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早期游荡者是19世纪巴黎的产物,他们对现代性有一种欢呼的心态与强大的自信,寻求着"现代生活中史诗性的一面";波德莱尔定义的游荡者是一个创造自己美学世界的君王,在自我的消散与凝聚中摇摆;本雅明塑造的游荡者以怀旧为主导性姿态,又身不由己地卷入商业文化;消费时代以来,游荡者概念渐趋被"游荡性"取代。概而言之,存在着一个以都市审美为核心的游荡者概念圈:最里层的是"漫游者的崇高偶像",最外层的是处于游荡状态的都市人,中间则是由工业城市向消费城市转变过程中由于对立面的变化而产生的由私人性游荡者向公众性游荡者转变的文人群,他们承受着诗意激情与生存困顿的持续冲突,并不断发生转变。贯穿三者的是"不断寻求新的感觉、空间与风格"的游荡性。  相似文献   
2.
"游荡者"是本雅明笔下的一个具有现代性的文化现象,游荡者在都市中游荡闲逛,从而体验现代都市带来的短暂、瞬间的震惊和惊奇体验。随着技术的进步,拱廊的消失,现代商品社会的发展,游荡者在当代社会披上了新的外衣,以阅听人的身份重新回归日常生活。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当代阅听人经验和感受世界的方式。本文通过对"游荡者"这一文化现象在不同阶段的的表现,去探讨现代阅听人游荡世界的方式,新媒体的"使用者"的特征,从而透过"游荡者"去窥视新媒体时代"使用者"的日常经验。  相似文献   
3.
贾柯 《传媒观察》2015,(2):46-48
网络传媒由于技术之利,使网络文学成为"可写的文本",呈现出写作与阅读的动态性。网络文本的开放性,给创作带来的无限修改与编辑的可能、超链接功能,使网络文学的阅读演变成一种现代文化生活的"游荡者"。  相似文献   
4.
在孤悬海隅和自我放逐的历史背景下,台湾现代派小说中的乡愁意识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乡愁文学所能昭示的意义。孤绝感受和乡愁情结互相绞绕,又互相设定限度,共同呈现着被放逐者的心灵症候。白先勇小说中畸变离散的"纽约客"、"台北人",聂华苓、於梨华笔下孤独无根的人物系列,七等生、马森作品中的游荡者,均在不同向度显示出现代派小说中乡愁意识的脉动,共同塑造着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性风貌。  相似文献   
5.
通过追溯"观看"的谱系,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观看"是哲学的姿态、美学的态度和意识形态的操控。本雅明和福柯的视觉文化理论体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本雅明的艺术观看体现在光晕和震惊两种经验形态中,而拱廊街和游荡者是本雅明在巴黎都市生活中看到的两种寓意性视像。现代生活和现代艺术的观看反映出本雅明独特的历史意识,从而达到对现代性的批判。福柯借助绘画的观看来展开现代知识型的思考:绘画的档案分析反映出古典知识型和现代知识型的断裂,福柯由此开始目光与陈述相结合的哲学思考。而边沁的全景敞视监狱使福柯发现了现代社会观看的细微隐秘及严酷。对本雅明和福柯而言,观看是看与被看的辩证运动、主体的建构与规训、社会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6.
1921年7月,一位中国青年来到莫斯科,在克林姆林官里有幸聆听到列宁的演讲,列宁还询问他关于中国东方的一些社会情况.因为忙碌,未能给予他更多的指导.这名年轻人就是日后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80多年后的今天,又一位中国青年来到莫斯科,探寻这个国家生活的变迁.这位中国青年叫许知远.  相似文献   
7.
都市报因都市而生,会因都市而亡吗?这是一个问题。有人说,中国最后一张都市报会在未来某一天关门,宣告纸质都市报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有人说,互联网这匹狼来了,报业的寒冬来了;有人说,都市报不会消失,未来的格局将会是一城一报。  相似文献   
8.
作家既是物质个体又是创造主体,在文学场域中的地位及作用举足轻重。他们是文学生产的原生力,也是文学机制的核心枢纽。然而,目前学界却对作家身份关注不足,作家的身份构型在文学研究中仍不清晰。在分析作家的历史、定义和身份后,我们可将作家身份构型分为知识分子与游荡者构型两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