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风度以饮酒、清谈、哲思、率性为特征,这些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孔融身上有了颇为集中的反映。如果我们要为魏晋风度在汉末的某些士大夫身上已经有了比较集中的反映找一个根据,那孔融正可谓这一风度的滥觞。  相似文献   
2.
中国最早学校武术教育可以追溯到夏、商朝.中国古代官学中,由于"重文轻武"和儒家教育思想主导地位的影响,官学教育中几乎没有武术教育;私学师徒传承是中国武术师徒传承的滥觞;书院以私人讲学为主,对武术教育开展不多,但也有个别书院关注武术教育,如清初教育家颜元.  相似文献   
3.
雅集作为文人聚会的社交活动,不仅对书法艺术的交流传播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书法创作起到了催化、涵养的作用。书法最能体现文人之风流仪态,而雅集作为一个场域的存在,成为书法创作的精神滥觞之地。  相似文献   
4.
石文 《语文知识》2006,(9):25-25
汉语的词汇十分丰富.同是表示“最先”这个意义,除了“刨始”“先导”“先驱”“开端”等词外,还有不少词语。例如: 滥觞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开始。如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文化》:“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  相似文献   
5.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专用文体,其规格很严,未闻有广义、狭义之别。邢文所举《恒先》第五章两段文字的句子结构、词性、字数都是明显不相对的。明清评点家,往往把一些先秦文章说成暗含八股文笔法与程式,然而并没有说那就是八股文的"滥觞"。  相似文献   
6.
四、中统组织的建立及其向特务机构的演变 国民党最早的特工组织形成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反共“清党”期间。深请中国传统统治权谋的蒋介石,对于重要而敏感的情报特工组织机构的组建,采取了双管齐下、分而治之的方针,这便导致了后来国民党“中统”与“军统”特务组织的分别出现,  相似文献   
7.
从先秦时代的口头语言演变而来、最终定型为书面语言的文言文,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载体,其为劳动人民耳熟能详的优秀篇章成为后世启蒙学习的范本,有不少选人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激发当下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生时代,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既有喜悦又有苦痛,但一般都是深恶痛绝的。除古典诗词篇幅短小、讲究音乐节奏、朗朗上口外,篇幅长的文言文晦涩难懂,难以走进师生心里,也难以带领师生走近作者,走进当年的时代生活。因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初中生要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目的。高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相似文献   
8.
古籍牌记滥觞于汉简,出现于唐代.牌记在古籍版本鉴定、研究古书旧有体例与出版史、研究语言文字学以及在辞书编纂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浩波 《教学研究》2007,(4):358-360
邓小平意识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独特视角.《邓小平当代意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从意识滥觞到思想体系来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合理路径,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发布推行以来,因为里面有“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等语,“淡化知识教学”成了改革热点和课堂时尚。如果能正确理解“新课标”关于淡化知识教学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活泼的方式相机进行语文知识教学,即“淡化而不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