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那些和历史的一般变化和正常发展相左的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怪现象",这些怪象往往使人感觉很难理解,民国初年的"洪宪帝制"就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当时,袁世凯已手握北洋军的大权,脚踏大总统的宝座,可谓身居高位,权倾一时,为什么还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千方百计地复辟称帝呢?在万分遗憾的同时,人们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洪宪帝制——袁氏帝梦破灭记》一书拨云见日,为我们揭开了这一历史怪象背后的种种真相。  相似文献   
2.
“我担心民主国家的核武器的程度不亚于担心独裁国家的核武器的程度……要知道,即使动机再好,也可能因为一次误算或意外,发动一场核战争、一场核力量的大屠杀”——巴拉迪。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15,(4):103-107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政治与文学在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过程中融合。因为中心化一直在西方和东方、男性和女性、白人和有色人种(尤其是黑人)、自我和他者、异性恋和同性恋等一系列两极关系中扮演着完全支持前者、激发对立矛盾的角色,所以巴尔加斯·略萨的创作从后殖民话语转向反抗叙事,在政治和文学层面均具有进步性。他的反抗文学支持文化发展中的异质性和多元化趋势。这种叙事旨在摈弃排他的对立情绪,呼吁种族、阶级、性别乃至意识形态间的联动与契合。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17):45-52
1925-1973年,智利是拉美国家政治自由的典范,新闻传播界在公开批评政府官员方面相对自由,尽管存在一些侵犯新闻自由的案例,但整体上这个时期是比较稳定的。智利的新闻教育在拉美国家也是最好的。1973-1990年皮诺切特军事独裁期间,大批新闻从业者被暗杀、失踪和流放,98%的新闻传播业控制在当权者手中,所有学校的校长被更换,大批教师被投入监狱或流放,军队代表进驻学校和教育机构,学校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授内容受军代表监督。1990年结束军事独裁,历经三任文官总统的不懈努力,2001年通过《意见、言论与新闻活动自由法》,智利走上了法治化新闻自由的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5.
"独裁与民主"之争为20世纪30年代发生于思想领域的一次主要论争。有关蒋廷黻提出"新式独裁"论之缘由为时人乃至后人试图解读之迷思。历史地看,蒋廷黻新式独裁论的出台并非是曲意逢迎当道,亦非对中国民主试验所产生的幻灭感或缺乏真诚的自由主义民主政治信仰使然,而实在于其对国家统一与现代化的诉求、深厚独特的美国知识背景以及由此决定的思维模式诸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人受了二千年之专制政治之压迫,几乎每个人一当了权便会仗权凌人。好像受了婆婆压迫的媳妇,一旦自己做了婆婆便会更加压迫她的媳妇。在中国,几乎每一个有权的人都是一个独裁。有大权的是大独裁。有小权的是小独裁。自主席以至保甲长,都免不了有独裁的作风。就是我这个区区的校长,也不是例外,常常不知不觉的独断独行,违反了民主的精神。一经别人提醒,才豁然大悟。在一个民主国家里面,做一个独裁校长是千不该、万不该的事情。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过不了多少时候,病又复发了。那只有再接再厉的多方想法,以克服这与民主精神不相容的作风。  相似文献   
8.
一、悠久灿烂的古代中国文明——庞大帝国、农业文明、儒家文化二、久远的历史留下的若干历史包袱——专制独裁、权力垄断世袭的政治统治传统——贪污腐败、穷奢极欲的官场政治文化——漠视生命、滥杀无辜的暴力文化(杀伐、酷刑,从官方到民间)——摧残个性、钳制思想的愚民文化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的爆发实质是在抵制参政扩大化的政治体制下发生的,是国民党政府不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的结果。面对新的社会力量日益扩大的参政需求,国民党政府无法为其提供参政的渠道和机会,这就迫使被排斥于政治体制之外的社会力量变成革命的集团,发动一场革命,建立新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0.
祁建 《兰台内外》2008,(3):60-60
1924年春,杨荫榆开始担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杨荫榆之出名,源自于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在文中给了我们一个鲜明的杨荫榆形,象:专制独裁,行为可憎,面目狰狞,十足一个反动军阀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但杨荫榆一生的另一面又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