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陈寅恪先生对上个世纪上半叶敦煌宝藏惨遭盗掠和破坏作出的痛心疾首的评价,现在就镌刻在莫高窟边上的敦煌藏经洞陈列馆前的大石头上,十分醒目,令每一个到此参观者警醒。  相似文献   
3.
孟峰磊 《兰台世界》2016,(20):126-129
1919年到1921年,由于俄国内战的蔓延,一大批白俄残兵窜逃到了毗邻的新疆,不仅扰乱了新疆的生产生活秩序,而且给新疆的安宁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杨增新采取对俄不干涉政策,恪守中立,成功的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新疆地区的稳定。文章先介绍了杨增新与新疆的一些情况,然后论述了杨增新处理白俄窜逃新疆的措施,最后则叙述了平定白俄势力后的局势。  相似文献   
4.
郭作亨 《精武》2007,(5):60-60
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哈尔滨曾发生过一起民间武术家吉万山擂打白俄大力士杰力才夫的事件,可谓是轰动一时、大快人心的新闻。事件发生在1933年6月,有一法国杂技团来哈尔滨演出。该团有一名为杰力才夫的白俄大力士表演硬功。该人身高一米九,体重二百多斤,擅长拳击、摔跤,  相似文献   
5.
6.
蒋光慈《丽莎的哀怨》的主人公"丽莎",不仅与俄国文学史上经典的丽莎形象有着密切关联,而且铭刻和承载着蒋光慈独特的情感印记与爱情想象。文本中先后出现的"侨民"自称,则揭示出丽莎在"白俄"之外的另一重流亡者身份,从而"越界"挑战了普罗文学的话语规范。上海的西式公园是丽莎最为重要的活动场域,同时也是一个浸透着殖民主义话语的文化符号。而正是通过游荡在公园中的白俄妓女丽莎,蒋光慈摧毁了帝国主义者的嚣张气焰。蒋光慈最终为丽莎选择了"中国式"的"投浦"自杀,以此让柔弱的丽莎承受着中国社会典型性的黑暗与绝望,并且通过自杀行为获得了反抗黑暗的革命气质。这种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正是丽莎这一人物形象乃至革命作家蒋光慈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出现在发布会上的六位当年老照片的影中人,都已年逾古稀,历经岁月洗涤,外貌与影中人大都差异极大,但他们的优雅、低调和谦虚恰恰折现了海派最绚丽的光彩。他们不约而同的轻轻一句"我们都是普通人,没什么可讲的"就礼貌又婉转地拒绝了媒体的采访。坐落在旧法租界这座犹太人开设的照相馆,怎么说也不会是一般"普通人"所涉足的。就那位芭蕾少女洪落霞来说,她只是淡淡一句"业余学芭蕾",殊不知,这五个字后面的含义可圈可点。上世纪廿年代初,大批沙俄贵族在十月革命的炮声下,被迫离乡背井,不少辗转来到上海。上海人称他们为"白俄",以区别于苏维埃政权下的苏联人。这些白俄虽  相似文献   
8.
一 1948年10月.一列从北平开往上海的火车. 硬席车厢内,坐着一位外国旅客.他叫乔奇,持有苏联护照.乔奇看上去很年轻,二十五六岁的模样,长着一张具有东欧人典型特征的脸:高鼻子,双眼凹陷,脸瘦削,略黄的头发梳理得很整齐.  相似文献   
9.
白俄声乐教授苏石林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洋声乐在中国已颇成气候,这其中不得不提及一位当年上海音专的白俄声乐教授苏石林先生,这位权威声乐教授对中国声乐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为中国培养了一批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声乐专家,从而填补了中国乐坛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空白.当年世界十大男低音之一的斯义桂、中央音乐学院的沈湘、上海音乐学院的高芝兰及温可铮等,都曾得到他的真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