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悔新闻路     
8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迷上了写作,从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8年来,他笔耕不缀,执著为文,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稿件千余篇,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成了河南电力系统小有名气的"笔杆子",被河南电力报社评为2004~2005年度优秀通讯员、十佳通讯员;2006~2007年度优秀记者;2007年又光荣地被中国电力报社评为河南电力系统仅有的3名先进通讯员之一。临颍县电业局也因此连年被县委县政府、河南电力报社授予"新闻宣传先进单位"、"中国电力报优秀通讯站"、"文化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动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对2003年11月《南方都市报》刊发的社评做了一个统计。统计发现,该报社评除了在记者节、消防日、乙肝歧视、台海局势等社会重大新闻上坚持有自己的声音外,一半以上的评论都是本地化的。特别是针对深圳将建全国首个没有农村的城市、2003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  相似文献   
3.
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给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信中指出:“《今日社评》主题鲜明,内容新鲜,导向正确,字简练,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评论栏目。”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同时也肯定了评论在引导舆论方面的重要性,对如何写好评论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邓备  庄廷江 《当代传播》2011,(1):127-128
<大公报>在张季鸾主持笔政的15年间,正值国家政治势力整合,领土主权遭到分割,外族侵略阴霾挥之不去的时局.在这样的历史境遇里,强烈的使命感和殷切的民族关怀使<大公报>染上了浓烈的民族主义色彩.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大公报>的民族主义思想是通过张季鸾大量极富影响力和感染力的社评表现和宣传的.本文以张季鸾社评为例,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环球时报》社评与胡锡进微博为研究对象,通过词频分析、新闻框架梳理及情感话语分析,考察这两种不同的呈现空间中胡锡进主导下产制的新闻产品及其个人言论在新闻框架、情感话语上的映照关系。研究发现,《环球时报》社评与胡锡进微博在高频词汇、新闻框架构建及情感话语使用有着较高的相似性;相关新闻议题上的情感话语倾向映射了媒体定位及社会现实图景;《环球时报》社评与胡锡进微博的新闻框架、情感话语差异适应了媒介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6.
民国著名张季鸾自1919年起的30年间,共撰写文章不下3000篇,其中绝大多数是社评。因此从社评来考察张季鸾的新闻思想当为一个重要侧面。张氏的社评思想可以从如下方面加以分析:张季鸾社评的写作原则、主要特色、选题范围与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7.
《环球时报》社评从创办以来,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事实和重大时政作为评论对象,并一直保持出报即有社评、大事即有社评的强时效性,从而获得了很高的舆论关注度,产生了广泛而激烈的舆论影响。然而,《环球时报》社评或许还有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其对某一重大事件展开的"打井式"追踪评论、跟踪报道,本文就将以"斯诺登事件"为例来探讨和分析《环球时报》社评"打井式"系列报道的这一特色、亮点。  相似文献   
8.
《环球时报》在当今中国媒介体制下,是极富争议又极其特殊的一个媒体.本文就力图通过对《环球时报》社评主题、话语表达的分析,勾勒出《环球时报》如何在中国政治现实中利用特定的话语和表达策略,同时在官方和市场两方面都获得认可.这种特点反应了中国政治国家话语和民间话语无法对接的现实,也可以看出一家媒体在政治宣传体制、商业利益和专业主义之间的挣扎与撕扯.  相似文献   
9.
唐婧 《新闻世界》2013,(10):272-273
“文人论政”是近代中国独有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的存在为我国近代的思想开放、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以新记《大公报》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最具文人论政色彩的版块——“星期论文”和“社评”进行包括人员配备、编排策略、行文风格等视角的考察分析,探讨近代中国“文人论政”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以期对现代社会知识分子舆论空间的构建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论(又称社评)是代表新闻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是表明新闻媒体政治面目的旗帜。为此,革命伟人毛泽东曾经深有体会地指出:“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著名政论家胡乔木甚至断言:“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主要声音”,“没有评论就不能算是报纸”。事实表明,重视言论工作,无论在找国解放前的战斗年代还是解放后的建设时期,已经成为党中央报刊尤其是延安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的优良传统。可是,这一传统对于其它新闻媒体来说,并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新闻媒体本身的一再扩版而相应引起应有的重视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