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争夺更加激烈.它们争先恐后地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机。其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列强在十九世纪末强租中国租借地时,租期多为99年。那么,这99年的租期到底是如何确定的呢?下面先梳理一下相关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13):2-11
1905年至1945年,日本在殖民统治旅顺大连的过程中频繁进行新闻立法,其中以《关东州及南满附属地地出版物令》的制定与讨论最具代表性。由于当时日本新闻立法的环境及该法案与日本对满政策不符的关系,它最终被日本政府撤回而未得以颁布,致使目前中日学界根本无人提及。笔者通过对原始档案的梳理与解读,一方面,指出它是日本中央政府首次为殖民地量身打造新闻法,足以代表日本殖民地最高的新闻立法水平。虽然此次立法未能完成,但是直接影响到后来"满洲国"新闻立法。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它是内地延长主义与在地化的杂糅,综合了当时日本国内《出版法》与《新闻纸法》的核心内容,是日本内地延长主义的直接体现,同时在延长的过程中对日本法律进行有意识的删改,使之服务于在地殖民统治的需要。它对于新闻与出版而言限制充分而保护缺失,本质上仍然是一部出版物管理法,可谓是一部钳制新闻与出版自由的恶法。  相似文献   
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这篇课文结  相似文献   
4.
黄鸿森 《传媒》2003,(4):39-39
《万象》月刊2002年第4期刊出《“一生真伪有谁知”——读曹汝霖回忆录》一文说: (1)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德国租界的青岛,日本总理大臣大隈重信令驻华日使日置益(两人对华均有野心)向袁世凯面交觉书时,曹亦在场。(第132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湛江市”条说: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德国充当了瓜分中国的急先锋。在中国沿海的众多优良港口中,德国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胶州湾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就企图在中国掠取一地作为其侵略据点,故派“中国通”———柏林大学校长、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前往中国摸底。李在中国作了7次旅行,跑遍了中国的13个省,曾详细调查了山东的矿产、物产情况,盛赞山东的富庶,惊叹胶州的险要。虽然李从未到过胶州湾,但其从各种文献中,认定胶州湾是一个天然良港。1870年他向政府建议“欲图远东势力之发达,非占领…  相似文献   
6.
袁玮蔓 《历史教学问题》2020,(1):105-112,167
在德国占领胶澳租借地之初,驻军不断受到传染性疾病的威胁,胶澳总督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德国军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进行医疗实践,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这些活动有效地改善了士兵的健康状况,丰富了德国学界的医学研究;同时也构成了德国殖民者和当地中国居民相互接触和联系的空间。在这个交往中,中西方的医学文化发生了碰撞:一方面,当地中国居民对西方现代医疗体系的态度有所转变,尽管传统的中医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德国军医也观察和了解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并将关于中国医学的信息传播到了德国。  相似文献   
7.
满清以后的旧中国历届政府收回香港的数次尝试都失败了。依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通过和平谈判才使几代中国人收回香港的夙愿变成现实。香港的成功收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给人们的启示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在大连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的流传,以爱国爱乡、广纳创新、自强不息、勇立潮头为核心价值观的大连城市精神在同日本统治当局推行殖民文化的博弈中生成,顽强地生存和发展;探赜解放前大连存在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中文日报——《泰东日报》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后,俄国以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有功为由,向清政府提出一个把西伯利亚铁路穿越中国东北的"借地筑路"计划。俄国向清政府提交路线方案后,又出尔反尔地决定将铁路线南移,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接近清政府的统治中心,便于以后对华侵略。但是,在清政府已经同意俄国要求的情况下,俄国由于取得了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便又主动放弃了新的"南线"方案。在这个交涉过程中,俄国的阴险和狡诈,清政府的腐败和愚昧,均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