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章炳麟的思想成分中,既包含有封建士大夫阶级的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也包含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但前者占据主导和基础地位,并影响和决定着后者。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1,(Z4):21-24
核心提示:辛亥百年,我们接近、还原、触摸辛亥革命。正是当时众多风华正茂的革命志士振聋发聩的呼喊,方才唤醒迷滞已久的国人。孙中山、黄兴、章炳麟三人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早的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孙中山为主帅,而黄兴和章炳麟则是一武一文,相得益彰,都是孙中山倚重的得力助手。在革命的洪流中,大批革命志士拍案而起,书写了一个铁血华年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从巴山蜀水间走出的少年英才,立志要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和建立"中华共和国"而奋,其思想绚烂夺目,烛照此后的中国革命史,而其少年殒命的悲情结局又使人久久不能释怀.今天,在纪念那场改变中国发展方向的革命的时候,回望那个曾经放射出耀眼光芒的少年革命者,其形象依然清晰.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认同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战胜无数艰难险阻、造就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精神力量。20世纪初,“反满革命”成了民族文化认同这一古老精神所面对的新的时代课题。革命派对于这场革命有两种态度。章炳麟认为,“革命”就是“反满”,因此叫做“光复”,即从“满人”手里夺取政权重归“汉人”,“革命”成功后,满族20年内不得有选举权。这种主张具有明显的大汉族主义色彩。陈天华、孙中山则指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以后,应实行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民族的平等联合。这种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进程。在此基础上,孙中山又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民族统一”主张。此后,梁启超著《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初步构建了其民族思想的体系。特别是指出旧史家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皆同祖黄帝”的观点不合史实,古代华夏族乃是“多元结合”、“诸夏一体”的。又在《春秋载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和《情圣杜甫》等著作中,用史实对他的民族观作了较为充分的说明。这些著作成为历史文化认同这个古老主题在新时代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张大干书(赠大将军喻君培伦传)手卷》(下称《手卷》)是内江市档案馆珍藏的一件极其宝贵的档案藏品。它集四个名人于一卷,传主喻培伦、造传人章炳麟(章太炎)、书传者张大干、捐献者喻钟烈;它的流传过程曲折传奇,肇因于南美洲巴西张大干的八德园,曾经收藏在欧洲西德喻钟烈的家中.  相似文献   
6.
章炳麟(1869-1936)巨著<訄书>之难读,难懂,恐怕不在成周、秦汉之下,连鲁迅也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1937)一文中说:"回忆三十余年之前,木板的<訄书>已经出版了,我读不断,当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时的青年,这样的多的很."[1]1979年秋,徐复教授在洪诚教授主持的训诂班讲课时,即选了<訄书·清儒>,面对大学教师组成的训诂班学员,徐老几乎逐字逐句地讲解,可见其难度.徐老还说:"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基本观点自太炎文.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20,(2):31-34
章炳麟先生的《新方言》全书分为《释词》《释言》《释亲属》《释形体》《释宫》《释器》《释天》《释地》《释植物》《释动物》《音表》十一篇,收集了800多条各地方俗词语,以古语证今语,以古语通今语,以各地方言比较互证,语料丰富,书证确凿。其中有15处为"惠潮嘉应之客籍谓(谓之、曰)"的释语,章氏对惠潮嘉应相关的客家方言词语进行分析,有标示读音或说明音变的,有词语溯源,亦有词义解释等。此外,附《岭外三州语》一篇,章炳麟先生对惠州、嘉应和潮州(含丰顺)三地的60多条客家话词语的来源进行考释。对《新方言》中的"惠潮嘉应之客籍谓(曰)"15条释语进行分析和探究,梳理嘉应客家话与其他方言间的关系,挖掘部分客家话词语的来源,为考释客方言本字、准确释义提供了依据。还对《岭外三州语》所释部分嘉应客家方言词语进行探析,追溯其命名的理据,找到其与古语词的联系,辨析嘉应客家话词语与惠潮(含丰顺)客家话词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章炳麟曾著有大量研究佛学的文章。他对佛学十分服膺,认为佛学具有无神论的特点,而且与哲学和儒学相沟通。他对佛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尤其在对法相宗的研究中见解独到,造诣颇深;他评价佛教流派,倡言宗教改革;考证大乘源流,梳理佛教学说;他称赞佛教,认为其对革命党人会起到精神上的鼓舞作用,但又不沉溺于佛经,在思想上并未受到佛教的束缚。因此,他对佛教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理性主义的,他的研究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语言学史,章炳麟是第一个突破传统“小学”的,语言的起源,语言与字的关系,语言与客观事物的联纱,评议的音义关系等方面,阐述了丰富多彩的普通语言学理论,其观点即使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看来,依然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韦力 《收藏》2013,(12):84-85
马其昶(1855~1930年)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国年间桐城派古文家。曾任京师大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总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