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8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会珍 《辅导员》2014,(14):27-28
正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不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直述句转换成转述句的一般方法是:1.标点的变化:直述句改为转述句,一般要把冒号改写成逗号,双引号删去。2.人称的变化:直述句改为转述句时,引号中的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引号中的第二人称"你"改为  相似文献   
2.
动词第二人称命令式表示说话人要求、希望、命令、劝告、邀请对方进行或完成某一动作,有希望、命令、请求、劝告、建议等意义。由于动词体的含义不同,所以不同体的动词命令式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未完成体的命令式强调行为本身的进行,而完成体强调行为的完成或达到结果。因此,在选择动词命令式的时候,不能忽略动词体的基本意义。现将动词第二人称命令式的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有的课文大量出现“你”和“你们”,用“你怎样怎样”来叙述,因此有的教师就认为这是用“第二人称”写的。笔者觉得这种看法不对。文章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方法,不存在第二人称写的文章。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并提的“第二人称”,实际上是语法上“人称代词”所使用的概念。而我们所说的用什么人称写的,指的是作者在一篇文章里所站的观察点和叙述时的立足点。如果说有第二人称写法,那就是作者站到读者的位置上去了,这岂不矛盾?所以不可能有“第二人称”的写法。其实,用“你怎样怎样”的方式叙述时,正是不出现的“我”在向“你”(…  相似文献   
4.
写评语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连续性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写评语.直接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艺术。评语还是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在写评语时进行了新的尝试,变第三人称“鉴定”式的评语为第二人称情理式评语.更好地发挥了评语的教育、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章写作中的人称问题,颇多异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人称的本质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它不仅是作者立足点,观察点的问题,而且是作者,读者与作品中所涉人物的时空关系问题,说到底“第二人称”即“第一人称”。  相似文献   
6.
【考点梳理】记叙文阅读的常见考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明确记叙的线索,把握记叙的顺序。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3.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句在文中的含义,赏析重点词句。4.了解记叙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红英 《文教资料》2013,(26):19-19,48
人际功能不仅可以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体现,还可以通过称呼语、人称代词及可以表达讲话者态度的一些词体现.本文探讨了英汉第二人称代词在祈使句中如何体现人际功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祈使句是表示请求、命令、劝告、祝愿或建议的句子。祈使句的主语一般为第二人称,但往往省去不用。学习祈使句时应注意以下五点:一、祈使句中谓语动词的形式英语祈使句中的谓语总是用动词原形。例如:  相似文献   
9.
编辑导语 面临不能学习音乐的无奈,面对亲人的离去,小作者情感萌发,采用第二人称。直接诉说奶奶离去后的伤痛。表达出对奶奶、对过去深深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幢憬和向往。  相似文献   
10.
俄汉两种语言体系中都存在第二人称指示语,用来指示言语活动中的听话人.在实际的话语活动中,第二人称指示语受到语境、交际意图、语用原则等因素的制约而表现出特别的语用内涵.文章从语用学角度对比分析两种语言中第二人称指示语的用法,以期发现两者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