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刊行的<金瓶梅>共有两个版本:其一是万历丁巳(万历四十五年)由弄珠客作序的<金瓶梅词话>,谓之"词话本";另一版本是附有插图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谓之"崇祯本".本文在"崇祯本"为"词话本"之改订本的前提下进行讨论.为此,特将把"词话本"修改为"崇祯本"的作者,称为"补笔者".以往对这两种版本的比较仅指出:"词话本"的第1、53、54回在"崇祯本"中被大幅度修改;"词话本"中与情节无直接关系的章节在"崇祯本"中基本被删除.然而,经过这次再比勘又发现:"崇祯本"中有对"词话本"进行加笔的部分──虽然为数不多;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加笔部分的分析,表明<金瓶梅>由"词话本"向"崇祯本"衍进的方向性,并且可以用"合理化"一词来概括.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笔者私人线装藏书中三种《西游记》的版本特征和与其他版本的对比作出简单的梳理和分析,进而为《西游记》的版本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绣像红楼梦全传》是程本早期翻刻本之一,现于北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发现一部没有标明具体版本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无扉页,但根据行款特征和文本内容推测出其为全传本。结合该藏本与已知的北师大藏全传本对照,能更为全面地了解《绣像红楼梦全传》的版本特征,完善当前对全传本在《红楼梦》版本中地位的认知:一方面作为程甲本较早的一批翻刻本,全传本与抱青阁本、本衙藏板本大致刊行于同一时期,但各具特色,其中全传本在翻刻程本的过程中作出较多修改;另一方面,全传本作为早期翻刻的白文本,对后来王希廉的双清仙馆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的刊行也有重要影响,很有可能是王希廉评点所据的底本。  相似文献   
4.
画者鲁迅王锡荣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看懂鲁迅手绘的猫头鹰刘玉凯撰,《新文学史料》2004年3期鲁迅一生爱画。他收藏过不少名画(多数是印刷品),提倡过木刻版画运动,编印过好几种中外画集。尤其值得研究的是,他还偶尔画过一些画。他没有进过美术堂,没有拜过画家为师,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少小时,他用半透明的"荆川纸"覆在通俗小  相似文献   
5.
《续英烈传》成书于明代末年,是一部讲述皇宫权斗的历史演义小说。此书版本众多,文章将三十四回本系统的六宜堂本、励园书室刻本以及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二十回本系统的新镌秘本进行比较研究,以辨三本优劣,并通过绣像插图、梓刻流传等状况论证六宜堂本应出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励园书室刻本应在其后,而新镌秘本出版时间则应在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同时推论得出二十回本系统成书更早,应为三十四回本之源头之说。研究对现代出版的《续英烈传》各版本中的讹误也有一定的校正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希廉是清代红学评点三大家之一,其生平著述都有值得再探讨的地方,他最有影响的作品《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在红学史上影响深远,它探讨了小说的劝惩功能、实录原则、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等诸多方面。这部书能产生影响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读者的阅读习惯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档案馆藏有一套刻板印刷的线装本《绣像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该书为16×24(公分)开本,分上、下函,本馆保存的是上函,共10册,分首卷、卷壹至卷玖。其中首卷分序文、读法、凡例、总目、图像。图像刻画了40个"三国"人物,画像线条流畅、风格古朴,人物生动、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8.
刘兰 《出版史料》2012,(3):105-108
商务印书馆自1903年创办第一份刊物《绣像小说》起,至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总共创办了二十一种刊物,非商务自办而由商务代为发行的期刊为五十种以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期刊群。在四十馀年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如此众多的期刊,在我国期刊史上可以说是创办期刊最多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新小说》主编是梁启超,该刊1902年创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刊行,1906年元月停刊,共出24期。连载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等名作,对促进晚清小说繁荣局面之形成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程甲本"作为《红楼梦》的第一个印本,首次在卷首加入24页木刻人物绣像,开启了《红楼梦》丰富的图像世界.此套绣像在此后的本衙藏板本、东观阁本、妙复轩评本等刻本中得以延续,但在数量和内容上却有一些差异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