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炎年间的翰林学士几乎都是高宗的元从之臣,面对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攘外安内,群策群力,对于稳定南宋政权功不可没。绍兴年间,随着宋金和议趋势的逐渐明朗,翰林学士也成为秦桧扩充势力,鼓吹和议的附庸,失去了政治独立性;秦桧死后,则又成为高宗肃清秦桧势力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2.
拾遗是唐代新设立的谏官,不仅能够勇于任事,积极上谏,出色的完成谏官的本职工作,而且担任大量的使职工作,这些使职工作实际是在保留拾遗谏官职能的基础上,给予拾遗更多展示才干的机会,提高了拾遗在整个唐代职官体系中地位,使拾遗真正成为清要之官。  相似文献   
3.
《新唐书》说,唐朝时翰林院有个规定:日光照到甬道之第五块砖时上班。当时有个叫李程的翰林学士性懒.日影过八块砖才到。时称“八砖学士”.谓其经常迟到。  相似文献   
4.
徐贤妍 《兰台世界》2007,(5S):58-59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省元,中进士甲科,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人,词人牛峤之侄。前蜀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蜀亡后入洛,拜后唐雍州节度副使。牛希济在花间词人中算不上十分出色,而且《花间集》录其词仅十一首,《全唐诗》录十二首,《全唐五代词》录十四首,但其中这首《生查子》却令凡是读过的人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6.
翰林制度是从唐朝到清朝特有的一项职官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开元二十六年(739年),在翰林院的南面另外建立了建学士院,其是专门掌管"内制"的.自此翰林院分为翰林学士院和翰林院(旧翰林院).虽然两个都有"翰林"之名,但是性质却有本质上的不同.翰林学士院是隶属于起草诏书、参与机务的枢纽部门;翰林院是在内廷侍奉君主的普通部门,都是一些技能之人.  相似文献   
7.
某日.北宋翰林学士宋祁途经繁台街时,有宫车数辆疾驰而来.因不及回避,肃立一旁。车过时,忽见车中一宫女启帘说:“小宋也。”宋祁惊讶不已。回寓所后作《鹧鸪天》云:“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栊。车如流水马如龙。  相似文献   
8.
宋太祖朝任用就阿曼翰林学士共八人,权直院一人。他们大多为旧朝词臣。其中除后蜀欧阳迥外,又皆为由后周入宋的中原人。他们入宋后大多已至生命的中岁和晚年,对于政治与文学,难以保持足够的热情和活力,也缺乏自觉的词臣意识和独立品格。严格地说,他们大多尚不能称为宋代作家,而是由五代向宋初过渡时期的翰苑词臣。太祖创业垂统,翰林学士润色典章仪制,太祖对翰林学士的态度因其才行不同而或尊重,或鄙夷,大体上体现了他重儒学、首德行、轻文学的用人观念。  相似文献   
9.
教坊乐语是一种集实用性与文学性于一身的特殊形态文体,历来学术界对其缺乏研究。本文从辨析概念入手,揭示出宋代教坊乐语的作者身份为翰林学士;并主要从文体学角度切入,初步研究了教坊乐语的体制与功能、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色等问题。此外,还对教坊乐语久湮无闻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父守遇,郑州防御判官。质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为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丘令。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及维翰出镇相州,历泰宁、晋昌二节度,皆请质为从事。维翰再相,质迁主客员外郎,直史馆。岁余,召入为翰林学士,加比部郎中、知制诰。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当时称之。汉初,加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