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家诗》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千”,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启蒙读物,一度是书商获利的资本。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到:“所有方圆二三百里,学堂里用的‘三百千千’,都是在小号里贩去的,一年要销上万本呢。”民国间作为私塾教材使用,备受青睐。1980年后,它再度引人注目。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迄今,我国大陆出版影印、白文、注释、绘图等形式多样的《千家诗》有240多种,甚至出现英译本,  相似文献   
2.
陈午楼先生此文夹叙夹议,并非单纯学术论文,但内容新颖,对研究《老残游记》有所裨益,故予发表。  相似文献   
3.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艺术性最高的一部。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经行阐述,结合《老残游记》两种英译本中对文化意象的翻译,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递中的不同作用。文章指出,在处理文化意象时,杨宪益夫妇倾向于使用交际翻译,以提高译本的可读性;而哈罗德·沙迪克则更多地使用语义翻译,旨在达到忠实传递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晚清著名谴责小说<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别号洪都百炼生,他集学者、水利专家、医生、小说家、诗人、慈善家于一身,是晚清奇才.一代历史文化名人,又是亦官亦商颖志改革的洋务派.因八国联军使京城遭殃.他向沙俄侵略军用低价购进"太仓粟",赈济灾民,被清廷诬陷为"汉奸".远戍新疆,猝死戍所,只活了52岁.  相似文献   
5.
老残游记》对老残形象作了浓墨重彩的描绘,从旅途见闻凸显老残的爱国思想;从具体的细节和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老残的爱民情怀;正侧面描写映衬,体现他对国家民族前途的理性思考。老残这一形象的创造所显示的文化意蕴和影响是: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民本思想的表达;近代历史的凝结。  相似文献   
6.
刘鹗是清末实业家和小说家,其写作的《老残游记》一书,寄托了作者的身世、家国、社会、种教之感情,在文学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可谓是一部感情寄托书、政治宣言书、学派传道书、作者自辩书、文学风骚书。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严薇青先生为1981年齐鲁书社版《老残游记》所作的注释提出了商榷质疑。  相似文献   
8.
泉城记     
小学课本里有关泉城济南的文章有好几篇,印象很深的有《泉城》和五年级练习4中选录的《老残游记》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写的正是济南的大明  相似文献   
9.
<老残游记>这部小说向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而闻名,但也有不少地方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山东的饮食概况,试就从饮食文化这一角度对小说作一粗浅分析,并从中透视出晚清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山东这一地区的饮食特点极其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0.
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以讽刺地批判现实丑恶为特点,然而作者刘鹗在创作时回避了他心中的中国真正的危机——革命与被殖民,在文本内部以及现实层面两方面都呈现出言不由衷的沉默。在他清醒地面对现实的言论里,展现出他所想象的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形象,强调地域性和国际间的平等关系。但对传统的眷念和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使得清醒的认知最终屈服于乌托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