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193篇
科学研究   25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70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44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计算机辅助管理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帮助人们进行管理。它是一个人机联动系统目的是利用计算机帮助人们更快、更有效的科学管理。目前它已在各类院校和中小学普及应用,展现出非凡的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绝不是以限制东部的发展为代价,而是东西联动协调发展,阐述了构建东西联动发展新模式的基础条件、现实意义及必须解决的难题,实现东西双赢,从而增强中国经济国际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所谓媒体联动,是指不同的媒体个体之间(既可以是同介质的,也可以是不同介质的)相互联系,对同一主题或同一系列主题所进行的报道。有时也指媒体之间相互作为信息来源。在报道过程中,由于媒介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5.
6.
校本教研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伴随课程改革发展起来的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为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校本教研以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营造一种新型教研文化。天津市河西区作为国家校本教研实验基地试验区,在近几年中,我们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执著,对校本教研进行了深入地探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积累了鲜活的事例,同时,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经过理性的思考,构建起具有我区特色的教学、教研、科研三维联动的校本教研模式,初步形成了区、片、校三级校本教研网络,为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推进和深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完善股票履行方式,我国试行向二级市场投资配售新股,首次实现了一、二级市场联动发行,是向一、二级市场最终并轨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次发行方式的改革对规范一级市场,活跃二级市场,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该对新发行方式的积极效应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加深对新方式的认识和进一步探讨发行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关于供给侧改革和《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年)》中关于强化全国科技馆联动共享的重点任务,在“十四五”时期推进实施全国科技馆联动计划以“连接·共享·服务”为理念,重点通过资源连接、活动连接和智慧连接,促进全国科技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全国科技馆联动的发展模式,提升科技馆行业公共科普服务能力,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9.
陈晓青 《新闻前哨》2008,(10):78-78
“媒体联动”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按照字面上的含义,就是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大媒体对某一特定事件进行集中传播(如今,除了传统媒体之外,网络媒体也被纳入其中,本文所反映媒体以传统媒体为主)。媒体联动至少包含三方面的要素:所传播报道的是同一事件、传播时间和范围必须一致、传播者的立场和观点必须相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浙江省记协网络工委组织进行了2007年度浙江新闻奖网络新闻类作品的评选。在全省三级(省市县)网络新闻媒体报送的80余件作品中,经过评委会认真评选,共评出一等奖作品8件、二等奖作品10件,三等奖作品12件。从浙江新闻奖网络新闻类获奖作品看,网络媒体在凸现网络新闻特色、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打造网络媒体新闻品牌、形成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