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上世纪20年代末,沈从文、丁玲、胡也频合三人之力创办的同人杂志《红黑》,于第8期后被迫停刊。《红黑》停刊的原因很多,从主观上来看,与他们缺乏经验如不重视作者队伍建设,没有及时扩大作者范围,编辑内部思想上的分歧导致行动上的不统一等都有关。从客观上来说,资金短缺加上上海出版界的商业气息和互相倾轧,导致《红黑》赚不到钱而最终不得不停刊。  相似文献   
2.
这桩文坛旧事发生在1820年代末的上海。当时闯进文学殿堂的青年沈从文、丁玲、胡也频三人因自己的创作日益受到读者的欢迎,想摆脱文学与商业及其作家之间的门户之争的关系、维护文学的独立性,于是合力创办了刊物《红黑》。《红黑》第一期的销售情况很是不错,仅在上海就卖出了近千本。这在当时,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目。北京、厦门有朋友愿意为他们帮忙发行;武汉、广州也有朋友陆续来信,希望他们能够多寄一些,他们准备以后各期增印至5000份。  相似文献   
3.
胡也频在人生与艺术的追求道路上充分体现了闽人精神,他通过小说创作探寻人生,追求光明,他的小说创作作为追求光明到来的基石和桥梁,是过渡时期的不可磨灭的人生与艺术的奉献.  相似文献   
4.
郑豫广 《福建图书馆学刊》1998,(3):f003-f003,51
胡也频(1903~1931年)原名胡崇轩,幼名胡培基,曾用笔名沉默、黄英、何一乎、红笑等。福州市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他对中国革命及现代文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详细记载和充分肯定,是闽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5.
胡也频文集     
胡也频 胡也频(1903-1931),原名胡崇轩,190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祖籍江西新建。早年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后被家人送到天津大沽口海军学校学习机器制造。  相似文献   
6.
本文写沈从文对胡也频、丁玲夫妇生死不渝的友谊。在胡也频被国民党逮捕将被杀害时,沈从文挺身而出(丢掉自己的工作),全力多方进行营救。之后,丁玲又遭绑架,下落不明,沈从文除参加营救外,并多次撰文公开对国民党当局进行谴责和揭露;一旦得知丁玲的下落,立即赶去看望。沈从文的侠气,为中国近代文坛留下了感人至深的史话。  相似文献   
7.
胡也频的小说《到莫斯科去》与《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塑造了两位鲜活的革命女性:素裳与白华。通过描写两位女性如何选择革命的道路,如何在革命道路中成长,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五四以后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展示了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紧密结合。当然,在素裳和白华的塑造中,作者也贯穿了“革命”与“恋爱”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丁玲和陈明的爱情,在文学圈甚至圈外,都引起人们关注。二人的结合在1942年的延安。那时,丁玲38岁,陈明25岁,13岁的差距,典型的老妻少夫。此前,丁玲经历过两次婚姻——先与胡也频,胡被国民党杀害后与冯达结合;以后经历了一次恋情,与冯雪峰相恋;陈明也经历过一次婚姻。这样的结合,当年就引起过人们的猜测与议论;直至今天,也是媒体的“冷新闻”。近日,年过九旬的陈明,  相似文献   
9.
怀念胡也频     
丁玲 《出版参考》2006,(7):40-41
丁玲的爱人胡也频一生清贫,写文、作诗、出版。在他进行革命事业的时候、刚刚做了“年青的爸爸”的时候却被国民党残酷地杀害了,以下是丁玲回忆他的几个生活片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