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戴良作为极少数的元遗民之一,与陈基一道成为元末不入明的浙东名诗家,颇具影响力。朱明问鼎后,戴良不予合作,甚至最终选择了自裁这条不归路以示自己对元蒙的忠贞。章着重从理学渊源的角度对其思想承继进行爬梳,并指出这种理学思路对戴良学创作以及人生道路选择上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家康 《出版参考》2005,(12):34-36
陈独秀和苏曼殊堪称民国初年的狂士,他们意趣相投,以文相识,其文皆如鲁迅所云:“激昂慷慨,顿挫抑扬。”苏曼殊其生也短,交友遍于国中,然知己者屈指可数,而陈独秀乃当之无愧。苏曼殊的颓废、浪漫、好学,以及诗人气质、率真性情,给陈独秀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以至晚年念及,都有动情之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苏曼殊是中国近代社会一位独特的人物,其思想矛盾复杂,始终在出世与入世的痛苦抉择和情与理、僧与俗的无奈彷徨中挣扎,其一生都是一个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4.
唐寅和苏曼殊两人在家庭背景、生活态度和人生旨趣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他们诗歌创作在内容和手法方面也颇具异曲同工之妙,虽身处不同时代他们却不约而同的以类似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息及其个人的独特气质。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后期以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域社会变迁与珠玑移民南迁故事的演绎进程中,良溪地方精英成功运用民间社会广泛认可和实践的文化策略来建构自身的祖先记忆与社区记忆。良溪的“圣地化”,是在充满文化竞争和文化权势博弈的过程中逐步发展、逐步为地域社会所广泛认可的文化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戴海光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4):21-25,29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萃集革命与创作于一身的“奇人”。综观他的六部小说,在清新飘逸、温柔凄艳的文字中,蕴含着浓厚的恋母仇父情结,而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恰恰是这种情结出现的根源。这种情结的作用,导致了苏曼殊在小说中呈现出过分地褒扬女性而极度地贬低男性的两极对立的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7.
金末元初北方学术普遍受到南方性理之学的浸润,但这种影响却因北方学者各自学术根基的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进学路径.以许衡为例,"一以贯之""理一分殊"是其理学思想师法朱子学的切要之处,通过对这两个观念进行辨析,既能够把握许衡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能够体察其与朱子学的异同.而易学作为许衡学术的根基,能够清晰地表现出他对邵雍先天...  相似文献   
8.
苏曼殊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翻译、介绍。这种翻译、介绍,影响并滋养了近现代浪漫主义作家。作为诗僧、情僧、革命僧,苏曼殊身上的浪漫因子在其作品中得到极致展示,他的文字以其典型的主观自叙传色彩、鲜明的浪漫抒情和感伤倾向以及孤独悲苦的漂泊者形象成为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资源,引领了中国近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涌起。无论是翻译还是创作,苏曼殊都可以称得上是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9.
董凡 《收藏界》2014,(4):11-11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是贾宝玉的爱情告白:即使弱水连天,于我一瓢足矣,表达了宝玉对爱情的专注。这句话也成为《红楼梦》中的名句之一,后来被苏曼殊、古龙、金庸等多位文坛大家引用。  相似文献   
10.
尽管塑造完美形象是每个政府梦寐以求的,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政府应该保有不懈追求良好形象的动力,但不奢求完美。更何况,政府事务千头万绪,面对的诉求千差万别,尤其是在一个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价值多元、利益分殊的时代,政府要想所作所为滴水不漏,样样正确,人人夸赞,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