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7篇
  免费   36篇
教育   3893篇
科学研究   97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84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符号-结构诗学认为虚构造型是文学手法最基本的文学性。本文用符号-结构诗学方法考察苏轼《百步洪》文本,探讨苏诗以怎样的文学手法类型以及文学手法组合形成"以议论为诗"的深层结构,从文学性角度为其辩护。  相似文献   
2.
张耒系“苏门四学士”之一,是结束北宋文坛、影响南宋文坛的重要作家。苏轼与张耒以诗神交。元You一朝,二人酬唱诗词,品评文史,相从最密。苏轼对张耒每多赞赏、关爱,曾以振厉当趋于衰陋之文字相勉,对之期以厚望。张耒亦敬师、尊道,为此不计祸福安危。苏、张交谊对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辞达”说是对孔子“辞达”说的创造性发挥,是苏轼一生创作实践的总结,是他学思想最成熟的表现,是他独特审美情趣的集中表现,更多地表现了他学思想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北宋大文豪苏轼(1037—1101)不仅诗文辞赋的成就很高,而且以书法绘画著称于世。相传明代有位老先生藏有苏东坡亲笔画的《百鸟归巢图》,他想给这幅名人真迹配上一首绝妙的好诗,便请当时一位名气很高的诗人伦文叙担此重任。这一天,伦文叙仔细看过了图,沉思良久,然后挥毫做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思想融通百家、博大精深,与他的人生三个阶段对应。苏轼的思想有三个境界:黄州时期以前是第一境界,这时他思治天下、探寻人生;黄州时期是第二境界,通脱旷达、幽怀破散,他不再汲汲于世俗功利和传统价值标准;第三境界是岭南时期的天地境界,确立了“无思”、“无待”的生活试,实现了人生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6.
肖凌云 《小学生》2005,(B12):20-23
“铸铸妈”(肖凌云),是一位非常幸福的全职母亲。她的儿子铸铸,是一个聪明快乐自由自在的二年级男子汉。他们母子是新浪少儿频道“家有小学生”论坛的常客,也是新浪少儿频道网友专辑《铸铸妈手记——快乐印记》的作者和主人公。  相似文献   
7.
我许多同学一样,一放暑假就忙着去打暑假工,这是我所欺盼的。  相似文献   
8.
王珍 《家庭教育》2000,(10):10-11
王志东:新浪网总裁,被称为“中国的比尔·盖茨:中国软件大王”。王志东的创见: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够使用电脑,使中文成为世界上第二种网络语言。在电脑越来越普及、互联网越来越热火朝天的今天,王志东也成为媒介上炒得最热的新闻人物之一。记者也和所有的网民们一样,无数次地想像过有关王志东的一切。在5月5日广州的“555创见大征集TALK SHOW”上,记者有幸见到了王志东本人,采访了——  相似文献   
9.
李海泳 《语文知识》2000,(11):64-65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中,我们可以听到盛唐时人爽朗的笑声,可以激荡于宋人慷慨悲歌的豪情,可以领略黄沙滚滚、天野苍茫的异域风光,可以陶醉于山野中小桥流水的雅致。对相同体裁或题材的古诗进行比较阅读,从中探寻古人的文化情感和民族灵魂,总结古典文学的审美经验,别有一番情趣。“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李白登宣城谢朓北  相似文献   
10.
田建伟 《小学生》2005,(12):24-25
孩子有快乐的心理素质吗? 快乐是一种心理习惯,是一种心理态度。快乐不可能总在一个人的身边发生,而是要靠你去创造。如果一个人等着快乐主动降临,或由别人带来,那么就要等待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