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讲述了茂腔独特的艺术特征,将其唱腔中的两种形式--原调与反调作了分析对比,从曲式、调式、节奏、速度等方面来分别分析其特点,突出其艺术特征的独特性,并以乐曲为例,展现了茂腔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之《莫言》集,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莫言笔下的故乡风貌,传递了非常丰富而鲜活的信息:有作家刻骨铭心的饥饿记忆,有来之不易的童年阅读,还有茂腔这样的民间艺术滋养等,这一切为读者进一步探寻作家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开拓了新的通道。  相似文献   
3.
朱芳 《考试周刊》2008,(51):134-135
本文主要讲述了茂腔独特的艺术特征,将其唱腔中的两种形式——原调与反调作了分析对比,从曲式、调式、节奏、速度等方面来分别分析其特点,突出其艺术特征的独特性,并以乐曲为例,展现了茂腔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茂腔是山东土生土长的民间戏剧之一,2006年,高密茂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对地方非遗的关注,地方加大对茂腔的资料收集,学术界也慢慢开始从人类学、民俗学等多维视角深化茂腔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正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养老,传承胶州地域文化,胶州市委老干部局倾力打造特色庄户剧团,积极推动庄户剧团活跃于镇村社区、老年学校、田间地头,让小剧团唱出大文化,成为胶州文化服务老年人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6.
胶州茂腔是流行于胶东地区的特色剧种,然而目前其也面临着观众断层、演员流失、剧团减少、剧本缺失等地方戏发展过程中的常态化问题。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当前胶州茂腔的传承与保护有其可行性:政府支持力度较大、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地理位置具备优势、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要进一步保护胶州茂腔,实现其在现代社会的活态传承,可以从恢复生态场、构建意识场、优化文化场、改善物质场等方面入手,从而让这朵“胶东之花”在山东大地重新焕发光彩活力。  相似文献   
7.
茂腔是流行于青岛的一种地方戏曲,素有“胶东之花”的美誉。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从肘鼓子到本肘鼓再到冒肘鼓,并最后定名为茂腔。经历了从小戏班,进村沿街或搭建临时舞台表演,到后来的大剧团,镁光灯下的酣畅呈现,最终不仅成为青岛地方戏曲中的佼佼者,并在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茂腔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岛近代城市的演变,也反映了青岛社会民俗文化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8.
王玉秀 《学子》2014,(4):79-80
正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每次在和学生鉴赏各个地区的优秀民歌、戏曲时,总会有学生发出感慨":老师,我们这儿有没有动听的音乐?""如果这首歌是我们崂山的该多好?"有时我会搪塞几句:"《沂蒙山小调》不是我们山东的吗?""柳腔、茂腔我们这儿也有人会唱。"其实,我的心里也一直在郁闷":为什么我们崂山就没有能让我们的学生引以为豪的音乐呢?"直到2007年的一天,在报纸上看到"崂山道教音乐"成功申报  相似文献   
9.
高密茂腔是高密、东北乡文化的精粹,莫言从小受茂腔戏曲的耳濡目染,文学创作也含有茂腔影响的烙印。本文将从民俗茂腔的角度分析茂腔-莫言-文学创作三者之间相得益彰、流光溢彩的水乳之情。  相似文献   
10.
民间文化与作家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莫言小说《檀香刑》对民间小戏进行了整体结构的借用和表现形式的参照,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真正融合,借对民俗世象的刻画揭示小说情节展开的文化基础和人物行为发生的心理底蕴。作家自觉的民间的价值立场具有了超越的意义,小说的艺术魅力更为瑰丽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