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的今天,家庭养老问题尤为突出.而解决这一问题,对于社会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意义.本文作者调查了后石村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抓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注意老年人的生活,在家庭养老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诸如,提倡厚养薄葬;采取集体助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组织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充分利用老年人的家庭主导地位,教育下一代.这些经验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考古学提供的线索来看,文献中所谓唐朝实行“薄葬”的记载恐非事实。唐皇陵标榜“薄葬”主要动机在于防盗,唐太宗开始“以山为陵”建造皇陵旨在令“奸盗息心”,并无要实行“薄葬”的意图。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20日《金陵晚报》评论版刊发了田淑琴女士的文章《千万元葬父有什么不可以》,对所持观点,我不敢苟同。文章说,人家用的是自己的钱,人家有这个能力用这笔钱,碍着别人什么了?千万元葬父是为孝道……也许文章没有意识到,这种大办丧事之风与我国历来提倡、崇尚的厚养薄葬、勤俭节约  相似文献   
4.
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薄葬习俗述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考古材料,对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诸发展阶段的成人墓葬进行综合考察,表明该地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成人墓内基本没有随葬器具,流行一种与周邻地区埋葬情况不同的薄葬习俗。伊洛地区这一薄葬习俗流行了3000年,此当是该地域先民们的崇尚节俭观念的表现,而这种观念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后世对其人冠以"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的高度赞誉。不仅仅在于其卓越的政治、经济、军事才能,还在于其自身的廉政建设下显示的高洁的人品。从其死后薄葬之风,显示出其崇高的人品,其作为,为廉政建设做好了表率。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后世对其人冠以“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的高度赞誉。不仅仅在于其卓越的政治、经济、军事才能,还在于其自身的廉政建设下显示的高洁的人品。从其死后薄葬之风,显示出其崇高的人品,其作为,为廉政建设做好了表率。  相似文献   
7.
8.
伊洛黄帝史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涿鹿之战后,黄帝与炎帝以今巩义一带为界,双方进入相持阶段。阪泉之战后,黄帝进入伊洛地区,建密都于青要之山,铸鼎于荆山之下。黄帝尚土田,以方田为民本,创造了属于王湾类型的妯娌三期晚段的考古学文化,并形成了黃帝文化自身特色,即方田文化,反映在当时陶器文饰上即表现为对方田进行符号化的方格纹饰。同时推行节财、俭政和不擅作事的裕民政治。其薄葬之风与前此的其它文化的崇尚奢华对比十分强烈。黄帝文化在伊洛地区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相似文献   
9.
从考古学提供的线索来看,文献中所谓唐朝实行"薄葬"的记载恐非事实.唐皇陵标榜"薄葬"主要动机在于防盗,唐太宗开始"以山为陵"建造皇陵旨在令"奸盗息心",并无要实行"薄葬"的意图.  相似文献   
10.
朱英强 《今传媒》2016,(9):154-155
众所周知,立碑颂德、刻石纪功为营丧纪事之头等环节,自秦汉时期已蔚然成风,颇为盛行。然曹魏时期葬制相比秦汉奢侈浮华厚葬之风就显得格外俭薄严厉,隶属于葬制的墓前立碑也被封建统治者明文规定限制禁止。“禁碑令”的出台导致了当时葬制格局为之大变,其形式表现为墓前立碑由转入墓内的石质、砖制墓志取而代之。我们究其曹魏时期葬事从俭禁止立碑这一历史现象的缘由,笔者认为无非是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而形成薄葬禁碑通行的时代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