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彬 《青年记者》2016,(25):88-90
2016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年,也是斯诺西北之行八十年,此时重温他31岁时采写的新闻名篇《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自然别有意味,也让我再次领略长征的伟大,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再次赞叹一代记者斯诺的伟大.  相似文献   
2.
西行漫记》以当下叙事、现场叙事的方式进行写作,却获得了无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它汲取了传记的某些长处,注意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因而具有文学性。文学的叙事与历史的叙事并不是绝然相异的,中国历史上许多记述真人真事的文学作品都成功地实现了文学与历史的双重价值,斯诺的《西行漫记》也是如此。当下的后现代主义者们对历史叙事真实性的质疑,其实并没有超过斯诺当时的认识。斯诺常常自觉放弃自己作为作者的话语权,将叙事的权力让给被访者,使叙事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3.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5,(2):16-19
<正>过去我们只知道海伦·斯诺是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访问陕北,并写了《西行漫记》的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来到西安的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参观了常设展区的"伟大的女性——海伦·斯诺在中国"的展览后,才对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海伦1907年9月21日出生在美国犹他州赛达城。1931年8月通过国务院驻机构秘书资格考试,被派往上海美国领事馆任秘书,并兼任某些报业集团的记者。她很快结识了埃德加·斯诺。1932年淞沪战争爆发,她与斯诺同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名记者埃德加·斯诺(1905-1972)的百年诞辰。纪念这位中国人民爱戴的美国记者,首先就会想起他对中国的报道。他写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因其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革命斗争的史实,而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出版,至今仍被中外新闻学者视为新闻报道的经典之作。一位记者因关心、报道别国的事件而获得如此高的声誉,在世界新闻史上并不多见。斯诺的卓越成就的取得并不是偶然的,透过他记者职业生涯的始末,可以看出,他的成功与他具备的优良品质息息相关,甚至从某种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卓而不凡的品行成就了他。吸取其营养,对提高当代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品质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1937年初首先在北平翻译出版斯诺《西行漫记》的王福时老人,已于7月2日辞世,享年100岁,百多位亲朋好友到八宝山为他送行。老人一生为新闻出版事业做了大量工作,留下很多宝贵的历史资料。1937年初,斯诺将正在写作的《红星照耀中国》的部分书稿交给王福时,  相似文献   
6.
7.
庞旸 《教书育人》2007,(8):71-71
在与老一代知识分子、文化人的接触中,我注意到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退了休,才能畅所欲言,说真话.比如-- 董乐山,翻译过《西行漫记》、《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九八四》等名作,获得过"中美文化交流奖"的翻译家,虽然年轻时代就显露出写作的才华,但直到晚年,退休前后,他才开辟了一个相对能够自由挥洒的领域:用杂文、随笔来直抒胸臆.他以锐利的笔锋,深刻的见解,抨击了文化专制主义,揭露了国民性中的弊端和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无情地嘲讽了封建主义传统和官场的腐败.成为知识界独立思考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8.
重读斯诺     
凌翔 《军事记者》2009,(6):57-59
很小的时候,我心目中有一个记者的形象,他就是斯诺。 1984年,刚刚开始学写新闻作品的时候,《斯诺文集》首次在中国出版。这之前,《斯诺文集》中的作品只有《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曾以《西行漫记》的书名在我国出版过,其他作品均为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西行漫记>在抗战时期的传播及对中关关系的影响进行了解读.文章认为, <西行漫记>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对当时的及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斯诺研究应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0.
对于作品研究,文学界历来有“作家生平本位”和“作品本位”之争。前者认为作家生平是作品形成的内在依据;后者则认为,作家将最好的东西都放在了作品里,作品是作家进入写作状态的“另一个自我”的产物,此时他所面对的才是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