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教育   12322篇
科学研究   387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77篇
综合类   125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94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1389篇
  2013年   849篇
  2012年   892篇
  2011年   1122篇
  2010年   1066篇
  2009年   923篇
  2008年   1226篇
  2007年   774篇
  2006年   752篇
  2005年   758篇
  2004年   815篇
  2003年   709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言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大量接触和使用语言。话题整合与材料补充能够有效拓展英语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帮助学生多维度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科素养。文章结合具体实例,探索初中英语教材话题整合与材料补充的基本思路、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应该有所创新和进步,以便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源于人才的竞争,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每个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阶段的数学课 堂,应该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本文就从“教学讨论”的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应用和策略做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3.
分类讨论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高考中的重点,解题中的难点。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就此谈几点思考。思考1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讨论分类讨论的解题过程一般较为冗长,叙述繁琐,因此并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上策,应避免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新的教育理念更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适时、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还能增强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5.
6.
路军 《新闻记者》2003,(2):27-29
近十年来,上海广播界有这样一些节目,每天吸引着上百万人的倾听。这里有权威论述,有官民对话,更有百姓评点,共话生活;它从多侧面分析事实,全方位透视新闻,让参与者在交流中完善自我,倾听时分享信息。这些吸引了越来越多听众注意的节目就是广播新闻谈话节目。以上海广播界为例,新闻谈话节目有上海人民  相似文献   
7.
包容     
王武镝 《学语文》2005,(3):28-29
北京,六大古都之一,端庄素雅,古色古香;北京。新中国的首都,日新月异,充满活力。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这看似矛盾的两个特点,去探讨北京之美的根源所在。“包罗万泉,内涵丰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现代与古典,西方与东方,文章选取一系列典型的事物,形象地告诉读者:正是速海纳百川般的包容,成就了今天北京之美。文章从容不追,扣住“包容”,娓娓道来,写得层次清楚,眉目分明。平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学素养,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8.
黄琼 《学语文》2005,(3):22-22
近年来,中考作文试题讲求全面对接中学生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真正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才能实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因此,在内容选择上.下述四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2004年中考所出现的所有话题,预计也将是今后话题作文取材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学语文文丛》2004,(11):94-95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相似文献   
10.
我经常感到,每次上课,教师在说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都明显地表达了全面关注学生的愿望,从各个可能的环节来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课堂现场实施的时候,我们发现,教师仍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这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紧张和压力。例如,在学生分小组活动时,各个小组的学习进程出现了差异,小组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时教师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是:“呀,我驾驭不了啦,会不会说我的课堂太乱了。”而不是说:“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教师关注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以往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每次上课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还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或根本不参与。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