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谢觉哉是名的革命家、新闻家,在他60岁诞辰时,董老(必武)在赠诗中写道:“传家绝业诗千首,报国多方笔一枝;屡有章惊海内,从无渣滓扰襟期。”这是对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写照。  相似文献   
2.
谢觉哉是著名的革命家、新闻家,在他60岁诞辰时,董老(必武)在赠诗中写道:"传家绝业诗千首,报国多方笔一枝;屡有文章惊海内,从无渣滓扰襟期."这是对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湖南教育》2005,(1):F002-F002
具有典雅别致建筑风格的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简称一附小)创建于1903年,始称湖南师范馆附属小学堂,一附小曾是李维汉、谢觉哉、萧三、陈昌等从教的地方,又是任弼时、毛泽东、毛泽覃、廖沐沙、陶峙岳等求学的母校。因而,一附小长期以来享有“名校名师育名人”的声誉。  相似文献   
4.
本期打开思路栏目的三位小作者,都是勤于思考的小朋友。他们在阅读中产生了疑问,抓住问题,动手动脑去探索,提出自己的想法,获得了新鲜体验和新知识。我国教育家谢觉哉说过: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使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轻松地得到现  相似文献   
5.
说起延安大礼堂,它与谢觉哉老人有着一段不解之缘。谢觉哉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五老”之一,在党内外享有很高声望。从1933年开始,谢老进入苏区,跟随着党中央、毛主席历经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党中央进驻延安后,谢觉哉一家一直居住在延安大礼堂左边一排的窑洞里。1947年3月7日,中共中央考虑到谢老年事已高,让他跟吴玉章等老人先行撤离延安去山西临县的后甘泉村,他们一家才搬离此地。  相似文献   
6.
胡金木 《教育与职业》2007,(13):102-104
吴玉章,原名永珊,字树人,1878年12月30日出生,四川荣县人.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辛亥革命,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28年到1937年,由党派往苏联、法国和西欧工作,参加过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8年回国后,历任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等职,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誉为我党著名的"延安五老".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8.
抗日战争时期谢觉哉的议会制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民主、公正的代表选举原则;二、参议会要成为真正的决策机关;三、密切联系群众的代表工作制度。谢觉哉议会制度思想不仅为边区民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理论,而且对我们今天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卿头小学是山西省永济市一所乡村小学。早在上世纪50年代,这所学校就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多种农业科技活动。小学生尚马朝异想天开,把蕃茄与马铃薯嫁接成“两层楼”植物,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195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采访纪实《乡村小学一枝花》。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谢觉哉等先后到学校视察并题词鼓励。时间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这朵“乡村小学一枝花”沐浴春风雨露,年年开得鲜艳夺目。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引导学生从小学农科,树立长大建家乡的志向,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谢觉哉先后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参议会担任重要职务,为解决因国民党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而造成的边区财政困难,他持续关注边区的经济问题,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的思想,尤以盐政问题最能体现这一点,如提倡自由贸易,反对过于强调统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食盐运销战略;坚决反对垄断,对走私独特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