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4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是一种基于信念的文化活动。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教育,而只有教学的技术而已”。然而,对职业高中教育来说,这种信念已被蒙上了阴影,原因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雅斯贝尔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各种道德问题层出不穷,针对这一现象,《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了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而语文学科教学时间长,学生们每天耳濡目染,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所以.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我国对人才的培养一直强调德才兼备,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也始终坚持以德育人,德育为先。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教育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受到波及,如何加强德育已经成为无法回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有灵魂的教育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公正、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相关的信仰。而最能体现教育这一特点的,则非语文阅读教学莫属。  相似文献   
5.
毛峰 《对外大传播》2007,(10):29-31
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世界巨变之一。早在194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年,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就在他的历史哲学名著《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预言:“未来的强国,首先是中国。它凭借其原料、人口、才能、文化遗产和地理位置,也许在不太遥远的将来,成为政治事件的中心。”而与之双峰并峙的英国历史哲学大师阿诺德·汤因比,则在20世纪70年代一再预言中国的崛起:“最近500年,全世界在政治以外的各个领域,都按西方的意图统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唤醒"的是心灵的哪些东西。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们都深深认同这一点——教育本质上讲是一种"唤醒"。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最终的目  相似文献   
7.
德国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历史教育正是这样一门承担着启迪智慧,唤醒灵魂重任的学科。新课程改革强调历史课程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基础性地位,重视历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不知不觉间,人类步入了一个越来越精致的技术时代,并被它左右。 这里所说的“技术时代”,不仅仅意味技术应用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物质世界,更是意味着技术成了一种难以察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开始深度地干预并塑造着人类的文化生活。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技术时代是人类的转折时期,它的重要特征是科技成为决定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相似文献   
10.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