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壮 《新闻实践》2008,(7):59-60
最近几年,新闻侵权案的数量不断上升,媒体常常为之焦头烂额。如何避免新闻侵权案的发生,学理上的研究较多,但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解读相对较少。这种现状,既与研究者本身习惯坐而论道有关,也因为不少媒体一旦涉案,自我曝光的勇气便大为减少,研究人员也缺少了相应的素材。最近,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的法律顾问出版一本专著——《我为南都打官  相似文献   
2.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谁主张谁举证"规则.这个规则包括原告对其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进行举证和被告反驳原告诉讼请求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两个方面;败诉责任由举证不能或不足者承担.现以与出版界密切相关的著作权侵权诉讼为例,进行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3.
论新闻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甲禄 《新闻记者》2004,(12):35-38
据学者统计分析,我国新闻侵权诉讼中媒体败诉率高达70%,而美国近30年来媒体遭名誉侵权诉讼时败诉率约为8%。以美国新闻的无孔不入和我国新闻报道的谨小慎微相比较,我国媒体畸高的败诉率显得很不正常。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媒体在诉讼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而败诉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法律对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与名誉权两种都是很重要的权利保护不平  相似文献   
4.
边长勇 《新闻传播》2004,(11):55-56
舆论监督易惹新闻官司。新闻官司让很多记者和新闻单位叫苦不迭,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取证。一旦发生官司,记者和新闻单位必须取证调查,但部分证据在事后就很难收集甚至是不可能再被收集,结果因此而败诉。那么,怎样应对新闻官司呢?笔者以为,在采访中记者树立证据提取意识是一个更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5,(7X):39-39
东京地方法院5月26日判决日本社会瞩目的日本首相秘书饭岛勲名誉损害案。  相似文献   
6.
我是《今日科苑》杂志的忠实读,看了你们最近几期的法律解答,受益匪浅。前不久我医院被药监局处罚了20万元,我对此不服,提起了行政诉讼。在开庭过程中,被告举了大量的证据,既有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还有录音录像,弄得我措手不及,结果我由于没有充分证据而败诉了,对此我非常气愤,我不知现在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进步和国家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们的舆论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仅最近几年,诉诸法庭的新闻官司就有1500余起,新闻界败诉的竟占30%以上。  相似文献   
8.
《教育》2013,(8):46-46
案例概要 原告郑某向被告江苏省无锡市某区教育局提出办学申请的同时,在还未经教育局批准的情况下,在该区创办了一所小学。教育局得知情况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郑某停止招生行为,  相似文献   
9.
《教育》2013,(6):42-42
江西省某县张某在未得到该县教育局审核批准的情况下,与其兄妹合伙开办了一所私说小学,并公开招收适龄儿童入学。该校用收取的部分学生学杂费,租用两间民用房作教室,学校有兼职教员13人,但无一人具备教师资格。张某等人在办学过程中,曾多次向该县教育局申请批准注册。均因其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而未能获准。  相似文献   
10.
西安有线电视台败诉:应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6月,西安有线电视台首播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在播出过程中,因大量插播广告而引起观众的不满。7月中旬,西安有线电视台用户王忠勤将西安有线电视台告上法庭,要求西安有线电视台向包括他在内的几十万有线电视用户赔礼道歉,并赔偿他被侵权费用每集20元及诉讼费用,所有用户免费收看一年或半年的有线电视节目。今年3月3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西安有线电视台向原告王忠勤赔礼道歉,并向其赔偿因此次诉讼造成的损失707.6元,赔偿其一个月的收视费17.8元。这起全国首例用户与电视台收视纠纷案的判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为此,本刊特编发两篇视角不同、观点各异的文章,以便使读者能从不同的角度观照、思考此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