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晓艳 《青年记者》2009,(20):46-47
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布了《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申请停办的原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这一消息无疑是令人震惊的。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消息,这是迄今为止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媒体十分关注全国普通高校大规模基本建设中的银行贷款和负债问题,有的媒体提出政府应予以重视,帮助高校共同解决问题,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也有一些媒体在对相关问题没有全部认识的情况下,便作出我国部分高校可能因校舍基本建设欠款而"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危机的判断却是不够严肃的,也有失偏颇.现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进行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3.
1999年生效的<德国破产法>对资不抵债这一传统破产原因作出了全面修改,修订后的<德国破产法>规定,对于法人,资不抵债也是破产的原因,并对资不抵债作出了界定,同时又针对特殊情况作出了补充规定,但德国学界和司法界对资不抵债评价方式的相关争论并未就此停止.德国学界对资不抵债评价方式的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传统的两步分析法和修正后的两步分析法.无论是传统的两步分析法,还是修正后的两步分析法,实际上都以企业继续经营可能性的预测为核心.相比之下,传统的两步分析法尽管烦琐,但却更为谨慎.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之后,为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我国<企业破产法>在适当的时候还是应当将债务超过即资不抵债作为法人型企业的特殊破产原因,但只能是债务人申请情况下的破产原因.同时,为了防止债务人不申请或迟延破产申请,从而造成债务扩大化,损害债权人利益,应效仿<德国破产法>之规定,使企业法人相关机构,甚至在特定情况下由股东承担破产申请的义务.  相似文献   
4.
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布了《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申请停办的原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这一消息无疑是令人震惊的。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消息,这是迄今为止第一家中央  相似文献   
5.
浮出水面的风险 "巨额债务已成为制约甘肃省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个别学校甚至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显."今年1月,在政协甘肃省九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语出惊人.  相似文献   
6.
守之 《声屏世界》2009,(12):68-68
今年8月28日,一则消息令人瞠目结舌:创办16年之久、发行量曾达10多万份的中国记协机关报《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官方公布的原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联想到今年3月,《中国足球报》和《市场报》的停刊,以及上半年广电总局出台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违规处理办法》,我们发现,我国对不合要求的新闻传媒建立退出机制,再也不是说说而已,而是铁心硬手动真格的了。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青年报9月20日报道,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最近透露,国家将对那些效益较差、资不抵债、人才缺乏、发展难以为继,或者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或者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不愿意继续办下去的新闻出版单位,下决心停办一批。同时,对那些实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企业破产原因是启动企业破产程序的前提条件,也是界定破产涵义的核心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破产原因也应因破产内涵的变化而变化。我国应从破产意识的更新入手,同时完善立法、加强司法,切实将“不能清偿债务”作为企业破产原因的应然内涵。在文章的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破产法》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09,(21):4-4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最近透露,国家将对那些效益较差、资不抵债、人才缺乏、发展难以为继,或者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或者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不愿意继续办下去的新闻出版单位,下决心停办退出一批。同时,对那些实力较强、基础条件较好的新闻出版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安排重点项目、配置出版资源、上市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企业正在转机建制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依法破产已成必然。我国的破产制度起步较晚,加之其体例的独特性,都要求我们对之加强研究。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试图在时各国破产原因比较研宄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破产原因立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