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垒 《声屏世界》2004,(2):30-31
在今天这个大众传播时代,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担负着传播信息、引导仁义的重要使命。他们传播的信息构建了人们共有的信息库。尽管传媒的发达使信息仿佛无所不在,谣言似乎理当无处遁形,可是一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却使谣言成为诸多学者探讨的对象。在有关非典型肺炎的谣言产  相似文献   
2.
3.
网络谣言肆意传播,极大地损坏了互联网环境,只有及时辟谣才能保证他人合法权利和互联网公共安全。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各种不同传播渠道的联合,全方位查找谣言的传播渠道和源头,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辟谣。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有着自身的优势,要完善这个平台,一是要采取递进式的信息发布形式,提升平台的震慑力。二是要构建专业性的辟谣秘书团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当前国内知名网络辟谣平台的运行机制、角色定位、辟谣效果、存在问题等进行研究,发现国内网络辟谣平台应从提高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的同时落脚于为大众服务;建立标准化的网络社会行为准则和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使网络辟谣的依据更加灵活;形成多方主体网络联动机制等方面寻找突破点。  相似文献   
5.
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地震谣言常见诸媒介.本文从地震谣言的公共属性出发,从受众和媒介两方面作了详细分析.一方面,汶川地震以来,我国社会对生存环境的感知方式和社会心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地震谣言报道并未基于受众的感知和心理将地震谣言视为公共事务加以报道,因而出现了一个媒介舆论和公众话语的鸿沟.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根由在于我国新闻实践在向公共新闻的转变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无法与公众的要求同步.  相似文献   
6.
孙海文 《新闻通讯》2011,(11):14-15
在微博当道的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和受害者。本文旨在分析微博谣言传播的过程:从众流瀑中的虚假信息传播,并对谣言发生后如何进行谣言消解和沟通辟谣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及时有效地进行辟谣行动能够遏制网络谣言传播扩散,防止谣言的二次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政府的辟谣行动面临着信任困境,政府应通过构建多元辟谣主体联动机制、沟通机制、制度化辟谣机制并规划构建政府辟谣行动体系,来提升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辟谣能力。  相似文献   
8.
徐金玉 《新闻世界》2014,(5):292-293
进入风险社会,危机爆发频率增加,危机传播研究也应势而起,在危机传播中,影响传播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噪音流的存在,本文就其噪音流中的谣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出发,寻求科学的辟谣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社交媒体辟谣的要素对错误信息的持续影响效应(CIE)的影响,确定改善CIE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完善知识修正等相关理论,以遏制信息疫情的影响。[方法/过程]以知识修正理论为基础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交媒体用户进行回溯调查。从用户个人因素和辟谣信息因素两个维度构建了社交媒体辟谣对用户持续影响效应(CIE)的影响因素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采用Smart PL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网络辟谣信息对社交媒体用户持续影响效应(CIE)的影响主要受7个因素的影响:辟谣信息的频次、辟谣响应速度、个体的自信水平、辟谣信息的详尽程度、辟谣信息的来源、定向推理动机和辟谣信息内容认知能力。这7个因素共同调节了社交媒体用户的知识修正全过程。其中,辟谣信息的来源、定向推理动机和辟谣信息内容认知能力3个因素对用户消除CIE的效果起到相对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祁梦莹  谈欣 《视听》2024,(4):133-137
社交媒体平台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下,成为重要的辟谣信息传播平台。从技术解释视角探究媒介可供性对用户辟谣信息分享意愿的内在作用机理,探究媒介平台提供的可供性对辟谣效果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在辟谣过程中更好地应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达到更好的效果。以媒介可供性和S-O-R模式为理论基础,构建社交媒体用户辟谣信息分享意愿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508份有效问卷,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媒介灵活性、用户能动性、情感表达力、社交联结力、全天化推送五个具体维度下社交媒体平台对用户辟谣信息感知和对辟谣信息分享意愿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