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政治在"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制衡思维下,其传播管制重复冗繁,且相互掣肘.进奏院作为唐代制度的残留,是地方权力楔入中央政府,参与信息分发的产物,却在宋初被保留了下来,并在改革中赋予了新的意义.但作为原本的防范对象,进奏在行政系统中并没有获得与其重要职责相匹配的地位,无论其监官还是办事人员在政府序列中都处于较低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晚唐五代时期藩镇派遣的入京奏事官(使)、藩镇设在长安的上都进奏院、进奏官的考察,揭示了二者在沟通地方藩镇与中央朝廷之间的关系上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晚唐时期藩镇与中央之间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报纸视觉化传达的趋势及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报纸自西汉《邸报》诞生起,其表现形式和媒体特征互相依存、互动呈现,这时期的报纸基本上没有图形,主要依靠人工抄写在竹帛或者纸张上,以简单的文字排列形成版面,需要通过阅读后才能进一步理解文字信息的内涵,朴素的视觉、单纯的文字与稚拙的符号是这一时期报纸的主要特征。例如唐玄宗开元年间性质接近《邸报》的《进奏院状》,是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形式为单页的宣  相似文献   
4.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中国古代传播史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唐进奏院状报的产生,标志着古代新闻传播进入了纸质媒体时代,开创了政府公报的先河。对唐进奏院状报的准确定位,对研究中国古代传播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状报     
冯媛 《兰台世界》2020,(5):141-144
状报起源于唐代,是伴随着进奏院的产生而出现。进奏官把获取到的关于朝廷信息和其他地方藩镇的动态,编辑成状报传递给各自所在的藩镇,让节度使可以及时得到消息,并且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状报成为唐代中央和地方联系交流的媒介,对信息沟通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务信息的传递是行政运转的重要基础,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政务信息的传递有多种方式,如交通便捷、电讯发达等都保证了政务信息的有效运转。而在古代信息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形下,实现政务信息的有效传递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了实现有效的政务信息传递,韩国古代往往是把一大批公文内容以朝报的形式下达给地方官府,便于它们知晓政情和执行政务时参考。中国古代则是采用进奏院状、邸报和朝报等形式来实现这种大量政务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新闻史家曾推测汉代已有邸报,但未能在献中找到确证。从已经发现的材料来看,邸报起始于唐代,是由藩镇在京师设置的进奏院发布的,“唐藩镇皆置邸京师,以大将领之,谓之‘上都留后’,后改为‘上都知进奏院’”。进奏院是中央与地方之间信息沟通的枢纽,进奏官邸吏代本镇呈递章奏、请示汇报,同时也把政府所公布的诏令、奏章及任免事项抄录下来,报告诸藩,于是有了邸报的产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历史研究工作者所面对的文字史料,大略可以分为"原始史料"和"编纂史料"。前者一般是指没有经过人为修饰而直接留存下来的史料;后者则指学者、文人编写的著作、撰写的文章,是经过各种编纂过程的史料。中国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史料非常丰富,而且种类繁多,但明清以前,真正的"原始史料"却十分缺乏。在"编纂史料"中,有纪传体的正史,有编年史、政书、地志、行纪、谱牒等,这些史料应当说是提供给今天的人们认识历史真相的主要依据,但也不能不承认有些史料有其自身的偏见和倾向。比如官方史  相似文献   
9.
进奏院在中国古代尤其唐宋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传播机构,进奏院从唐代到宋代经过了最为重要的变化发展。在这一时期内,进奏院的职能更加集中专一,成为专职的信息传播机构,中央对于进奏院的管理控制形成并完善,信息保密制度逐渐建立并发展,同时,进奏院的信息传递也趋向于规范化。综合以上四个方面,以进奏院为核心的信息传播体系在唐宋时期的变化发展,呈现一种专业化的进程。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新闻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作为信息传播体系核心的进奏院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朝集使制度上承秦汉以来之上计制度,是隋唐地方与中央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有两大主要职责,一为参与对所部官员的考课,二为参加象征万邦来朝的朝廷礼典,所以对唐中央来说具备事务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意义。安史之乱爆发后,长达25年的时间里,朝集使制度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其参与考课的任务已被其他制度替代,而其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则被即位之初雄心勃勃的唐德宗加以利用,建中元年朝集使制度恢复,其目的在于重塑朝廷威望。但是当时藩镇割据的现实使朝集使制度无法顺利延续,终于在贞元三年最后终止。而出现于代宗时期的各道进奏院由于更契合时局而取代了朝集使制度,成为唐中后期地方与中央联系的重要渠道。在朝集使和进奏院制度上可以反映出唐代中央集权制的兴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