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0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阶层测量问卷的结构包括判断概念命题陈述、选择理由选项和确信度的选择3个阶层;三阶层测量问卷的编制需按照界定内容、收集理由选项和发展三阶层测量问卷这3个程序。以高中生物学中与细胞相关的概念为例运用三阶层测量问卷检测学生的迷思概念。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美国兴起第二次女权运动。在此次运动中,贝蒂·弗里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著作《女性迷思》为此次女权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支持,并点燃了当代女权运动;弗里丹还领导设立全国妇女组织、全国堕胎行动联盟、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等,进一步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在离开政治组织之后,弗里丹回顾了参加女权运动的经历,写成《第二阶段》一书,为妇女运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凭借精致的深入调查和详实的田野日志,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最终付梓的博士论文《街角社会》向我们解构了意大利贫民窟内以一套相互义务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等级制度,其研究远与带有种族排斥性质的本土主义和民粹主义赋予科纳维尔"秩序混乱"、"无法无天"的话语标签矛盾,但他却未对冲突背后的根源之一是文化认同的桎梏进行深入的阐释。本文以《街角社会》作为细读对象,依托怀特既有研究基础,旨在从文化层面探讨裹挟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科纳维尔"小人物"缘何终究无法规避四邻陌生、语言不通、文化相异、孤立寡与的窘境。本文认为,包括街角帮与社区俱乐部在内,社区大多政治组织和群体结构的产生是社会行动者的自我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4.
5.
"迷思概念"的转变,若以获得正确的知识为唯一的目标,容易导致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落实上,而忽略利用迷思概念这一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文章通过两个教学案例,阐述利用迷思概念的转变,让学生领悟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感受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有效转变迷思概念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化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存在会让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有所困惑,本文通过分析迷思概念的形成原因,基于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概念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媒介迷思     
媒介迷思在每一种新媒介诞生初期都会出现,常表现为两种认知取向:乌托邦式的乐观认识与批判性的悲观认识,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历史、空间以及政治的终结等相关论题的探讨上。如何理解这种具有历史循环性的媒介迷思化建构,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媒介迷思现象呢?这便成为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印度迷思     
去印度,暗存的一份心思,自然是为了追溯古老的印度河文明。然而,穿行于德里恢弘华丽的皇宫内殿,却时有身在新疆喀什的惊讶——建于12世纪的库杜布塔、16世纪的红堡皇宫、远郊陪都阿格拉城、完美超绝的泰姬陵、近代的白鲁尔庙、曼地尔庙……所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基本是清一色的伊斯兰风格。  相似文献   
9.
徐婧  王楠 《当代传播》2021,(5):36-40
媒体对人工智能的界定和传播是公众获取相关知识、形塑技术态度的主要信息源,官方政策和主流媒体对人工智能的阐释,可以反应出社会主流观点中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位及其舆论引导的方向,这一话语呈现是对前沿技术与社会关系的隐喻.本研究使用文本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聚焦揭示隐喻背后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结构和长久以来社会各界对技术的迷思.通过分析厘清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媒体及其塑造的舆论场中人工智能所呈现的多重话语策略,解析话语机制,揭示话语系统得以运行的政治经济结构,同时期待通过对主流话语策略的解析,重新发掘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中应被重视的伦理隐患,为传者、受众等多元主体提供警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法,对年龄在15~16岁的133名高一学生有关力和运动的概念进行调查,根据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特征,设计了基于TEL模型的牛顿第一定律概念转变教学活动并开发了计算机建模工具来支持其概念转变。通过系统的介入这一干预,并对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后,作者认为,这一有计划的干预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力和运动的理解,从而转变学生力和运动的迷思概念,建构一个科学概念;合理使用计算机建模工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力和运动概念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