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前言吴佩孚的人生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既有他个人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吴氏的一生是与近代清末民国的历史相重叠的,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他的人生是多元多变的,他曾是一代枭雄,在跌宕起伏的北洋时代一度崇尚武力,数度驰骋沙场,从首战大沽至大战胜奉,几乎每战必参。同时他又出身秀才,知书晓礼,行举有度,是出了名的“儒将”;他站位直系,为主效命,曾经配合曹银残酷镇压过工人罢工,但在五四时期的学生与军阀对峙中他又选站在军阀的对立面,对学生运动表示理解和支持,并反对签约;他不仅反对把中国固有之领土——青岛,割占给日本,同时他又反对同室操戈,主张一致对外;他一生戎马倥偬,为了其崇尚的“武力统一”,不惜穷兵黩武,对中华家园有过深深的侵害;但在“九一八事变”,尤其是“七七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主要矛盾的背景下,他又爱国不渝,一再拒绝日伪的诱降。  相似文献   
3.
由于李鸿章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有人评价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罪魁祸首”,但评价历史人物应把他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不太合适。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作为近代中国重要的一位历史人物,对其评价盖棺尚未定论,学术界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过去,我对李鸿章的认知来源于高中历史教科书,李鸿章避战求和,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还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特别是成为历史专业的学生之后,对李鸿章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看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之后,对李鸿章有了新的认识,更能理解时局中的李鸿章的无奈与悲凉。  相似文献   
5.
幕府制度自春秋战国萌芽后,历经曲折发展,至晚清而达到极盛。晚清幕府不仅规模大,人数多,而且职能多,影响深。幕僚为幕主出谋划策,处理军务,筹集军饷,办理粮台,成为镇压革命的帮凶;经办企业,筹建海军,致力翻译,投身教育,是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臣;代拟奏稿,办理外交,全面佐助,是地方官员的得力助手;幕府吸纳、锤炼、输送人才,成为晚清人才的渊薮。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悠久,在其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以及其它种种因素,造成了难以计数的流民现象。两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发展过程中的流民现象有独有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1月,中共扬州区地委与中共泰州区地委合并为中共泰州地委,地委机关驻泰州市,下辖扬州、泰州2市以及泰县、泰兴、靖江、兴化、高邮、宝应、仪征、六合、江都9县的地方党组织,隶属苏北区党委。  相似文献   
8.
雷颐 《老年教育》2015,(3):10-12
一百多年前的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很快便如烈火燎原般燃遍了中国的北半部。然而正值高潮之际,却突然被残酷镇压下去,真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义和团运动当然是正义的,团民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更是可歌可泣,惟其如此,才更令人感到这确是一场历史大悲剧,这场悲剧的复杂性与深刻性也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9.
李悦 《知识窗》2012,(9X):12-14
在狄更斯的作品《荒凉山庄》中,一个很清晰的主题便是对19世纪50年代英国大法官庭(Chancery)的批判。本文结合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路易斯.阿尔都塞的理论"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就大法官庭的控制进行分析,引入法作为强大的国家机器这一概念,从阶级、权利的角度论证大法官庭对人控制的二元性特点,主要包括镇压性控制和意识形态控制两个方面;然后进一步就这两种控制进行比较,论证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控制比镇压性国家机器的控制后果更严重;最后说明法的系统性压迫,对全文进行评述总结。  相似文献   
10.
咸丰大钱中,当十钱品种众多,版式繁杂。而无谱录记载的宝泉局铸"咸丰通宝"当十试样钱,却湮于岁月,鲜为人见。咸丰三年,面对财政空虚,军备废驰,为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急需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