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名作家陆夫的一篇谈创作的讲稿,其中说及上世纪50年代,张天翼向他介绍的一条写作经验:写稿子的时候“老子天下第一”,稿子写好后“小子罪该万死”。陆夫解释道:“这就是说,写的时候要充满信心,写好稿后要谦虚谨慎处理。”张天翼和陆夫都是老一辈名作家。他们说的“写稿子”是指创作艺作品。但是“隔行不隔理”,新闻写作(包括我们通讯员)认真学习他们的写作经验,“消化吸收”,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2.
朱静宇  宋婷 《东吴学术》2023,(3):157-160
王燕的专著《双重视角下的自在写作——陆文夫的文学世界》,通过运用“双重视角”的观察角度,寻根溯源、深入爬梳,不仅对陆文夫创作的思想与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而且在艺术手法与技巧上系统、详细地揭示出了陆文夫创作的特点与个性,可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陆文夫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文学别解     
在北京春天的风沙和黄昏的车流里,有时候我会突然想到陆文夫老先生,去世前他常说:"你们要多走出去看一看,再写苏州,写小桥流水,就不是以前那样了。"现在我确实会经常出去看看、走走,然而过一段时间再回来,突然发现很多东西没有了,很多东西改变了。这个时代在变,我们周围的世界在变,变得翻天覆地,难以辨认。就像诗人欧阳江河说的:"它恰好不是一个故事,不是‘砰’的  相似文献   
4.
朱红梅 《编辑之友》2011,(Z2):39-40
《苏州杂志》自1988年创刊以来,既致力于对传统地域文艺门类的传播,又关注了苏州当下的市民生存现实,是一本集文化时事、人文掌故、乡土风情于一身的杂志。一1988年至2005年,在陆文夫任《苏州杂志》主编期间,栏目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每一期的栏目设置维持相对稳定的格局,也根据稿件内容等情况,作适当调整。而作为刊物重头戏之一的"古城春秋"栏目,  相似文献   
5.
陆文夫的作品中,涉及茶文化的部分并不多,却传达出独特的思想深度与人文信息。它通过儿时的饮茶生活,展示了传统文化;通过旧日的茶馆风情,描绘了民俗画卷;通过现实中"人走茶凉"的现象,反思了社会问题;通过以茶交友的体验,寄寓了真情实感;通过买茶品茶的生活细节,彰显了文化修养;通过对茶的社会属性的认知,赞美了君子品格。陆文夫作品中的茶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饮茶生活与道德自律的统一,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陈娴 《文教资料》2008,(4):23-25
陆文夫,人称"陆苏州",他长期生活在苏州,从苏州小巷崛起,他的艺术世界有浓郁的苏州味,散发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刚刚发表便引起了文坛不小的轰动,赞誉不断,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小巷深处》也和作者陆文夫一起,被拉上了批斗的会场。在建国三十年之内中国的文艺界,“政治正确”永远是应该被强调的,“政治正确”并不是说你写了正面的题材就一定正确了,而是说它是不是能够正确到抛弃了个人的所有一切,包括感情在内,  相似文献   
8.
陆文夫     
作家陆文夫,1928年3月23日出生于江苏泰兴县。6岁时,随全家迁至其父任职的靖江县夹港,进私塾就读。原名陆起贵,老师见其深爱读书,遂为其改名为“文夫”。1945年,陆文夫考取苏州中学高中部。1948年,他同时被上海两所大学录取,但家庭无力负担,故赴苏北解放区去参加革命。1949年1月,被分配到华中大学干部训练班学习。  相似文献   
9.
"井"这个司空见惯的生活事物,不但有着显在的表征,而且也有着丰富的隐喻内涵性。在古代诗词中,"井"象征的是"春天",表现的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和对生命的向往。而在当代文学作品中,"井"象征的是"死亡",它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凄凉的感慨。然而在陆文夫小说《井》中,他赋予了"井"深刻的文化意蕴。本文通过分析古代和当代文学中的"井"意象,来阐释陆文夫小说中"井"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10.
陆文夫:巧作类比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我国作家陆文夫演讲后,有记者问道:“陆先生,请问您对性文学怎么看?中国人怎么样看西方人的性解放?”陆文夫轻松自如地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