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1978年12月26日清晨,风和日丽,是京城冬季里少有的好天气。此刻的陈永贵,正在他居住的城北交道口大街一处四合院里来回踱步。一种特别难以平复的感觉如鲠在喉。他明白,这种感觉是由于他主管全国农业的权力实际上已被剥夺。就在前一天下午的政治局会议上,王任重由陕西省委书记一跃而居京城重任,兼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家农业委员会主任。其角色刚好取陈永贵而代之。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和陈永贵的一次交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7月14日,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陈永贵见到了好久没见的邓小平。此次会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原有职务。陈永贵会前握了一下邓小平的手,说:“想不到我们又在一起工作了。小平同志,这回你可要吸取教训了。不然。还会犯错误的。你年纪已经不小了,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好好地照毛主席的指示办吧。”  相似文献   
3.
薛宝海 《视听界》2009,(3):90-92
某日我给北大学生讲专题片,播放的是我担任撰稿的《一个农民的传奇——陈永贵人生沉浮录》(5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只选播了重点段落,如上世纪50年代陈永贵最初在山西昔阳县大寨村成为劳动模范、“文革”期间当上副总理、下台,以及最后岁月。这部历史专题片制作完成是在2005年9月,由于题材敏感,又涉及到很多过去的国家领导人,当时没有播放。直到2008年9月,才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播放,主持人是曾子墨。  相似文献   
4.
我上面提到了出身农民的陈永贵,这是在中国。美国也一样。卡特就是农民出身,当然他不是从南部的花生地里直接入主白宫的。在美国近代的几位总统中,从我这个外国人的眼光来看,我对卡特最有好感。因为我曾采访过他两次。一次在白宫,一次在中国的钓鱼台。  相似文献   
5.
孟红 《新闻世界》2008,(5):48-49
钓鱼台国宾馆是北京的一处绿树笼烟的皇家园林。钓鱼台的大门从早到晚敞开着,但是大门两侧永远笔直地站着几位全副武装的军人。很少有人会奢想哪一天能有幸进去参观一下。那么,陈永贵与钓鱼台有着怎样一段特殊的情缘昨?  相似文献   
6.
陈廷一 《老年教育》2011,(11):12-13
1977年的秋冬之交,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上,是一段极不平凡的日子。这段时间,正是万里领导的安徽新省委开始拨乱反正,大张旗鼓地清理、落实党在农村的政策,并在11月28日推出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草稿)》(简称《安徽六条》)。文件认为,“粮食分配要兼顾国家、集体和社员个人利益,并“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正当的家庭副业”。而此时此刻,北京城里的中南海,正在忙着通过一份中央有关农村政策的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7.
补白     
20世纪70年代,大寨大队曾经是中国的一面“红旗”。大队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一直宣称大寨人是“大公无私”的。但周恩来总理不以为然,他在1971年11月15日会见美国朋友韩丁时说:“大寨是有缺点的……先公后私就不错了,哪有大公无私?没有私哪来公?没有小哪来大?”  相似文献   
8.
苏容 《兰台内外》2010,(3):50-51
1963年8月,太行山脚下的小村庄大寨经受了一场灭顶之灾。7天7夜的暴雨使全村房倒窑塌、地毁苗光。村支部书记陈永贵面对这种困难,却说:只要没死人就是喜事!他带着大寨人,凭着双手,用铁锹和扁担,在不要国家一分钱援助的情况下,硬是在满目疮痍的黄土地上建起了一个新大寨一灾后产量没减,社员口粮没少,原定完成的国家征粮任务斤两不差。  相似文献   
9.
陈永贵奇事     
冯东书 《湖北档案》2001,(11):42-45
按:陈永贵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他的一生,创造了许多惟一和第一,有的使人钦佩,有的令人开怀,其因由、影响都值得我们研究.本文作者冯东书是多年实地采访大寨、采访陈永贵的新华社高级记者,他的记述和评析,对于我们认识一个人和一个时代,应该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原本是一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小山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