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68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814篇
教育   16695篇
科学研究   8106篇
各国文化   185篇
体育   1097篇
综合类   938篇
文化理论   173篇
信息传播   21334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558篇
  2022年   651篇
  2021年   673篇
  2020年   663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469篇
  2016年   711篇
  2015年   1442篇
  2014年   3082篇
  2013年   2264篇
  2012年   2639篇
  2011年   2960篇
  2010年   2566篇
  2009年   2595篇
  2008年   3079篇
  2007年   2425篇
  2006年   2046篇
  2005年   2301篇
  2004年   2147篇
  2003年   2355篇
  2002年   2122篇
  2001年   1768篇
  2000年   1410篇
  1999年   929篇
  1998年   967篇
  1997年   814篇
  1996年   787篇
  1995年   713篇
  1994年   612篇
  1993年   459篇
  1992年   399篇
  1991年   308篇
  1990年   288篇
  1989年   281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4.
在实物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家图书馆馆藏中所见手工土纸和机制土纸的名目、外观及品质,并对馆藏五家出版机构在1937—1946 年间出版的图书进行采样统计,同时结合相关史料,对抗战时期大后方印刷用土纸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分析认为:自1938 年下半年开始,土纸在大后方印刷出版界的使用日益广泛,1946 年后土纸基本退出我国印刷出版行业。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抗战时期土纸文献保护利用的建议。表4。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5.
基于以往对文献保证原则的研究成果及其提出者休姆的论述原文和相关研究文献,阐述文献保证原则的产生背景,提炼文献保证原则的主要内涵———文献而非概念本身是类分的依据、文献著者是分类者而编目员是记录者、图书属性的排序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并梳理文献保证原则的演变及其影响。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体系遵照文献保证原则识别新主题词、进行类目修订,具体体现在类型复分、主题复分、主题不同方面的区分、主题关系变化等方面,但该原则存在“ 文化资本占有者的话语渗透”“已类分文献无法随认识而联动”等弊端。我国的文献分类组织应将文献保证原则与科学分类相结合,建设叙词库,注重对主题词词间关系的揭示,确立主题词识别规则。表1。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6.
清代一些重要的东北流人为东北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将流放中所见、所感进行了翔实的记录,这些文献便成为东北地区历史文化、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的真实写照。清代重要东北流人有些许几位,从中选取知名度较高的吴兆骞、方拱乾、杨宾及其文献作为研究依据,运用文献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清代重要东北流人及其文献内容进行梳理与研究,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人文、地理和自然状况,传承优秀的思想精神,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阐述了图书馆在献资源建设中要有鉴别、有选择、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符合本地区特色的藏书体系,通过各种渠道开发利用馆藏献资源,以及现代图书馆工作人员所具备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网络时代图书馆客观环境和读者需求出发,阐述新时期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提出图书馆的创新管理内容,以及图书馆的管理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著录医籍书目与当时流传、后世传行书目及今存世古籍内容、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证分析,认为其所栽诸书“名虽亡而实未亡”,后世不见载录之缘由,当为其本质特征所决定,即其为别取总括之书目——今之丛书,加之当时物质条件所限,不便流传,实际书籍仍以单行本流传于世之故。  相似文献   
10.
中长跑项目多课次训练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旨在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天24小时内合理安排。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每位运动员最为科学的训练课次及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