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27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教育   27937篇
科学研究   2747篇
各国文化   55篇
体育   662篇
综合类   1589篇
文化理论   210篇
信息传播   3291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714篇
  2022年   580篇
  2021年   652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579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516篇
  2016年   698篇
  2015年   1112篇
  2014年   2372篇
  2013年   2097篇
  2012年   2625篇
  2011年   2892篇
  2010年   2465篇
  2009年   2481篇
  2008年   2474篇
  2007年   2193篇
  2006年   1627篇
  2005年   1463篇
  2004年   1518篇
  2003年   1423篇
  2002年   1375篇
  2001年   1154篇
  2000年   788篇
  1999年   380篇
  1998年   253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大学校长刘道玉先生有一次给我写信,表扬我有诗兴,随时随地都能写诗。他是看到我的一首长诗后发现这个秘密的。我说是的,我不仅能随时随地写诗,还能随事、随性作诗。一个敏感又好奇的写作者自然会随时随地发现一些他人未关注的事物,这些事物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生活中的事物没有值得写或不值得写的,差别只是你有没有发现的眼睛,或者说你有没有与他人不同的意识。若有不同,那便是价值所在,就更值得去写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首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主要渠道,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要想提高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注意力、兴趣点、关注度必须选择采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欲照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从文本阅读、理解释义、师生教育三个维度具体阐述审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关系,打破时下马原教学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3.
香港教育局在2014年推出应用学习中文课程,通过对课程的内容设计、评估方法、教授方法的初步探讨,发现现行课程对高中非华语学生的中文教育支持和配套未臻完善,包括教程编排不当、评估时序过急、教师资历不足等。结合香港的教育现状以及非华语学生的背景资料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加强课程宣传;增强师资培训;教育局调配生源;课程增加粤语拼音和发音内容;延迟评估时间和重新分配评估分数比例。  相似文献   
4.
作为民族漫长经历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升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和发展与哲学之间一直存在天然的关联。同时,任何哲学思想都源自对人类发展和民族生活的解读与深化,受到民族精神的长期熏陶与孕育,并逐渐呈现出民族样式、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文章首先对民族精神与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然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最后分别从实践观与务实精神、和谐观与和谐精神、价值目标与人文精神的视角,对两者之间的互鉴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借此揭示其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要义,是如何更好地把我国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在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是在吸收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制度建构的理论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深刻认识显著优势的实践中坚定制度自信,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7.
8.
文中就新时代的青年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展开了阐述,并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辩证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立场进行了演绎与阐释。研究认为: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立场层面,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坚持体育强国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脉相承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遵循问题导向的唯物主义本体论立场;坚持体育强国建设要利用好国际与国内两种资源的唯物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的立场。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引领着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创新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结构和理论视角,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如今的报纸和其他新闻媒体上,非事件性新闻日益增多。与事件性新闻关注事物的最新变动,关注突显“事件”的特点不同,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这类非事件性新闻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空间界限,缺少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正因为有以上这些特点,所以非事件性新闻往往不能像爆炸性很强的事件性新闻那样,一下子抓住读者,打动读者,如果处理不得法,它很容易不被读者关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非事件性新闻导语的写作,通过改善导语增强非事件性新闻的鲜活色彩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