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利成 《中国档案》2016,(12):80-81
2016年是西安事变80周年。前不久,在天津市档案馆馆藏中,笔者发现了1947年12月《中国内幕》第二期曾刊发的《张学良能出山吗》一文,详细记叙了从西安事变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张学良漫长的幽禁生活和几次重获自由的机会,而文章中披露的张治中、宋子文、莫德惠等人多次探视张学良的细节和对话,更是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还控制着黑龙江省,大约有3万多人的部队。吉林省还有丁超等人率领下抵抗的约3万人部队。东北军的主力集结在锦州一带,有19万多。而当时日本的关东军仅有1万余,加上朝鲜军3万人,仍处于劣势。日军后顾之忧还有苏联,当时锦州所在的北宁线铁路属于英国的资产,日本也担心攻占锦州会引起国际争端。  相似文献   
3.
江桥抗战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齐齐哈尔地区成立了组织,江桥战役中,共产党组织、宣传反对日本入侵,拥护马占山抗战到底,对江桥抗战起着鼓舞和推动作用.江桥抗战,是中国共产党号召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初步尝试,开创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先例,为以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江桥抗战的伟大战绩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组织群众等基础工作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江桥抗战中的历史作用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4.
张亮  周彦 《兰台世界》2012,(36):37-38
1931年爆发的江桥抗战是马占山领导黑龙江爱国军民奋起抵抗日本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使日军遭到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沉重打击。它是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抗日阻击战,也是中国14年抗日战争开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题目设x、y、z为正数,求w=2xy+2yz+3xzx2+y2+z2的最大值。文[1]中马占山、黄海红老师对上述题目作了解答,文[2]黄承浩、吴超两位老师指出该解答是错误的,原因是多次使用均值不等式放缩后等号取不到,并提供了一个奇妙的解法,笔者读后深受启发,钦佩之余,笔者觉得文[2]的解法抛弃了文[1]中作者欲用均值不等式的方法求最值的初衷,另起炉灶,略显美中不足。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地区,并于1932年3月建立起了伪满洲国。在国破家亡的的紧要关头,东北官吏群体的政治态度和立场尤为引人注目,主要是他们掌握国家政权,长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东北社会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和引导力。特别是在东北沦陷初期,他们的政治态度和立场对处于迷茫彷徨之中的人们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关乎东北的命运。一直以来,史学界对此问题的论述并不多见。本文力争客观地揭示东北沦陷时期东北官吏群体的政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从外森比克不等式出发,联系到贵刊已有结论,获得了一个较强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待证明的不等式问题.1已有成果我们知道,著名的外森比克不等式(Weitzenbck’s inequality,1919)是有关三角形边长和面积的一个不等式:问题1在△ABC中,a、b、c为其三边长,△为其面积,则有  相似文献   
8.
9.
10.
张学良思想中的抗日情愫及其抗日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退军关内,致使日寇三月内占领东北全境,从此背负"不抵抗将军"的历史骂名.身怀国仇家恨的张学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但在军事上仍坚决奉行着"保持克制,不予抵抗"的对日侵华政策,而另一方面,面对着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张学良却尽己所能,具有很强的民族气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秘密地支援着各地的抗日活动.一、张学良思想中的抗日情愫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接管了东北的军政大权.张学良虽与日本人有血海深仇,有强烈的排日倾向,却没有逞匹夫之勇的条件,他在处理具体问题上是很谨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