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碛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临著名的孟门古镇,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凝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相似文献   
2.
山西临县碛口古镇黑龙庙的山门戏台具有"窑洞内外不一样"、"戏台唱戏不费力"和"山西唱戏陕西听"的奇妙声学效应。通过实地考察,运用声音的直射、反射、共振等声学原理,从声源、声音传播和接收三个角度对黑龙庙山门戏台的声学效应进行探讨和分析。文章认为"窑洞内外不一样"是庙院内窑洞对声音的汇聚、共振及扩散传播的表现形式,"戏台唱戏不费力"是庙院内声音混响的反映,"山西唱戏陕西听"是庙院声音在庙院结构及其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声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太原地区的“过唱”习俗源远流长,其文化生态保存也相对较为完整,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色。这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性习俗与信仰祭祀活动相伴而生。从太原市万柏林区赛庄村五龙庙为中心的案例来看,以龙王信仰为中心构成的祭祀圈活动与“过唱”习俗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最初由庙会信仰祭祀活动衍生而来的“过唱”习俗,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祭祀圈有关活动虽早已戛然而止,但“过唱”习俗却焕发出新的时代特色。赛庄村的龙王信仰在大山深处顽强地存在着,并且逐渐演变为民众对于乡村记忆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4.
吴榕青 《文化遗产》2015,(2):84-92,158
潮州城青龙(安济)庙在明代之前已经存在,在不同时期庙内有若干种不同的主祀神明。其最底层的本土信仰是蛇神,由原始的大蟒蛇至明中后期衍变为温和的小青蛇;其中间层信仰是宋代闽粤赣边共同得到官方敕封的水神"安济圣王";最后至明清年间,才将其冠冕加在蜀汉时期为国忠勇牺牲的王伉身上,勉强列入官方祀典。有清一代,青龙庙始终游离在民间与官方之间。  相似文献   
5.
碛口镇位于山西临县的南端。清至民初,“口外”经济发展,碛口凭借黄河水运而成为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水旱转运码头,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黑龙庙位于碛口卧虎山半山坳,分为上、下两庙,其建制规模基本相同。庙内现存有不同时期的碑刻十通,通过解读碑刻,对黑龙庙的历史、碛口商贸以及当时人们的民俗信仰有相当了解。黑龙庙碑刻不仅是研究宝刹的宝贵资料,更是当年碛口繁荣的历史见证者。  相似文献   
6.
山西临县碛口古镇黑龙庙的山门戏台具有“窑洞内外不一样”、“戏台唱戏不费力”和“山西唱戏陕西听”的奇妙声学效应。通过实地考察,运用声音的直射、反射、共振等声学原理,从声源、声音传播和接收三个角度对黑龙庙山门戏台的声学效应进行探讨和分析。文章认为“窑洞内外不一样”是庙院内窑洞对声音的汇聚、共振及扩散传播的表现形式,“戏台唱戏不费力”是庙院内声音混响的反映,“山西唱戏陕西听”是庙院声音在庙院结构及其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声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古镇碛口     
我国笫一套雕刻版特种邮资明信片《古镇碛口》,于2008年11月10日在山西吕梁市"离石汉画像石博物馆"广场隆重首发。邮资片一套8枚,编号TP37(Β),分别为:碛口远眺、街道、黑龙庙、古码头、西湾村、李家山村、白家山村、孙家沟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