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秦兆阳是新中国第一代文学编辑家的杰出代表。主编《人民文学》时,他致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邵荃麟的信是他1958年被划为"右派"的关键原因;主编《当代》时,他终审否决张炜的《九月寓言》郑重其事却又耐人追问;临终前,他郑重提出他那一代编辑家的主体价值及其重要理论困惑,这些均为秦兆阳研究中的关键节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以"书和人和我"为核心展开对编辑家的结构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阅微草堂笔记》与《伊索寓言》中狐形象的含义、狐形象的性格、狐形象体现的社会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许多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徐飞 《档案学研究》2008,22(1):11-13
<庄子>是先秦时期较早有意对档案文献加以利用的著作,但因其较多的寓言运用,人们往往忽略了其史学意义.实际上,<庄子>中以历史人物为角色的寓言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既有他书证实的,也有只见于<庄子>的,庄子寓言具有一定的档案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林译小说《伊索寓言》为基础,研究林纾在小说中的中西文学比较活动。林纾从小说的文学功能和社会作用方面比较中西文学作品,寻找、比较中西文学中一些相似的题材典故,并且以中国古代史实阐释伊索寓言,显示了初步的中西文学比较意识,对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5.
梵文版《丹德罗的故事》是著名故事集《五卷书》在南印度的一个重要异文版本,并被翻译成泰米尔语、爪哇语、兰那语、老挝语和泰语等多种语言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传播。泰文版叫做《娘丹德莱的故事》,是众多翻译传播的版本中差异最大的一个版本。它保留了原故事中连环穿插的框架形式,但是在主干故事、穿插故事的内容和数量上均有较大的改动,增添、删改了很多内容。以适于泰国人的文化习惯,有独特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人们的全球化意识日益增强,不同意识形态、文化和地区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表达除了其表面意思外,还积淀着浓厚的文化意义、内涵及色彩。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教学应该是一体的,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不忘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在有效地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能力的同时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白雪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3):26-28,37
张炜的《九月寓言》通过运用人类拟物与自然拟人的双向对生手法对大地多元生命形态进行了诗意性赞美,描绘了一幅野地生命间自由腾跃的整生性和谐的生态图景,实现了其生态审美理想的升华,与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发展相契合,共同为解决当代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态危机提供了文本借鉴。  相似文献   
8.
九隆传说蕴涵了哀牢氏族特定历史时期较为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沙壹"尝捕鱼水中"体现出了哀牢氏族的物质生产(渔业)民俗;沙壹"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名子曰九隆"、"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则是哀牢氏族成员关于诞生、命名及婚姻的人生礼仪民俗;"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分置小王,往往邑聚,散在溪谷"反映了哀牢氏族血缘型、军政性和地缘型的社会组织民俗;"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是哀牢氏族的民间信仰民俗的依据;"衣皆着尾"则是对哀牢氏族物质生活民俗中的服饰民俗的生动刻画。九隆传说中所蕴涵的民俗文化既是哀牢氏族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又是其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伊索寓言》透射出明显的君主制制度文化背景,那些动物故事似乎呈现了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伊索寓言》为各种价值因素设置了复杂的生活情境,每一种都用几个不同的故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予以呈现。伊索愿意承认世界的微妙、社会的复杂以及人的内心需要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同时唯恐某种人为树立起来的简单化、威权化的道德律条妨害人的自由意志、自主选择。《伊索寓言》是对泛道德主义的颠覆,它恰能契合以养成文明、理性、独立、宽容且具有强烈的权利与责任意识的公民人格为目标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