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278篇
科学研究   10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3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44种2002年出版发行的体育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形式,封面、封底标识,封二、封三刊载内容调查,从中发现我国体育科技期刊封页设计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封面设计不够重视的情况,美术编辑的艺术创作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原版外文期刊下架的几个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原版外期刊下架过程中应掌握的几个原则:按分类顺序或按架面拥挤程度合理地选择下架方式;分清正题名、分辑名副题名等,正确勾画刊名;根据正刊、副刊、增刊、特刊、别册的特点,正确区别正刊与附件;按年、卷、期顺序确定合适的下架合订本厚度。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期刊出版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顾涛 《编辑学报》2001,13(1):29-30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和知识时代,互联网在全球普及,网络生活方式开始强烈地影响期刊的读者、作者和出版者,我国的期刊出版面临时代新需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引入创新观念和具有全面现代综合素质的编辑人才,及时向网络出版的方向过渡。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变革与编辑的转型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29  
钟天明 《编辑学报》2001,13(2):91-93
论述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及其生存空间的变革,为适应这种变革,科技期刊编辑应尽快转型,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型,知识结构的转型,编辑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型,以及编辑社会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网上中文期刊门户的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建勋 《编辑学报》2001,13(6):346-348
在对众网上期刊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数字化期刊的基本形态和构成,论述网上期刊门户的专题概念及其特征,并举实例阐述中文网上期刊门户的建设过程和要素。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龚赛群 《编辑学报》2002,14(3):166-168
用实例阐述科技期刊实现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必要性,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提高和实现刊物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专家审稿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曹作华 《编辑学报》2002,14(3):178-179
有感于审稿的重要性,编辑部及编辑对审稿人和审稿工作的影响,针对专家审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即审稿时间长、审稿意见简单、审稿意见相左等,提出了改进专家审稿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章琴芳 《编辑学报》2001,13(Z1):16-17
用传播学的守门人理论讨论了科技期刊编辑在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9.
例析审编校的优势互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颜志森 《编辑学报》2001,13(5):281-283
通过对审编校工作中遇到的若干有代表性实例的分析,探讨审稿人、编辑、校对人员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书刊出版工作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尽可能地降低差错率,共同把好书刊质量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运动的核心特征是自由。但后来以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批评、自由流动为表现形式的百家争鸣却成了历史的绝唱。百家争鸣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百家争鸣式的自由是历史夹缝中的自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重视复兴诸子时代的自由精神,并在思想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创新型社会,而不是修补束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纲常伦理和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