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90篇
科学研究   51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雄市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楚雄市气象观测站资料与其郊区南华气象观测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楚雄市的城市气候的一些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楚雄市城市气候变化日趋突出,并且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2.
旱灾一直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农业自然灾害,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有效、大面积、实时动态地监测旱情.对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旱情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旱情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地区水荒是“天灾”还是“人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南地区是大江大河纵横交错的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何2009年9月以来的大旱,西南地区却成为重灾区?这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同时致灾原因也成为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首先采用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了可能的致灾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同时,采用固定效用模型对中国西南地区旱灾成因中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经验检验,识别两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发现,在致灾因素中,人为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来说影响更大,或者说,西南地区水荒是“人祸”.  相似文献   
4.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是中国特有的单属单种植物,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具有重要的学术、经济价值.因其分布范围窄、适应性弱、种子萌发率较低,人为破坏严重,使其有濒临灭绝的危险.致其引种、异地保护困难,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不能深入进行.珙桐的抗性生理、种子休眠、萌发生理等的研究进展,为珙桐的引种驯化,提高其种子萌发、幼苗成活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丽江是一个以水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水在旅游资源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然而,从2009~2012年的3年间,丽江遭遇持续干旱,水资源的短缺不仅对部分景区景观效果造成直接冲击,而且也在旅游目标市场群体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对旅游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和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获取旱情对丽江旅游的影响,获知旅游者对当前丽江旅游满意度的第一手资料,提出应对策略,为旅游抗旱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1937年贵州省发生了严重的全省性的大旱灾,受灾民众之多、区域之广,为历史所罕见。当时国内有影响力的报纸——《申报》对此作出大量的报道,并呼吁国人赈济黔灾。中央、贵州地方政府以及民间救灾机构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救济,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贵州灾荒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过量表达 AtHsfAla 及 AtHsfAla 基因沉默的转基因植株为材料,通过控制土壤水分进行干旱处理,结果显示,过量表达型干旱处理后的存活率最大,而基因沉默型最小,表明 AtHsfA1a 能增强植物的抗旱性。为了从生理水平研究 AtHsfA1a 提高抗旱性的机制,研究发现过量表达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最高,而沉默型最低。不同基因型植株的 H2 O2和 MDA 的含量正好相反,说明 AtHsfA1a 通过保护细胞膜而减小细胞所受氧化伤害来提高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蕾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4,36(3):481-489
农业抗旱能力反映了地区防旱减灾的水平。对农业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及时掌握我国农业抵御旱灾能力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差异,进一步加强抗旱管理、提高抗旱能力。本文选择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作为研究区,采用特定时间尺度下的干燥度指标分析了研究区的自然干旱程度,并选择土壤质地、高低需水作物面积比、耕地有效灌溉率、农机动力系数、农林水利事务支出、人均GDP等6个指标,应用加权求和法评价了研究区的农业抗旱能力现状,进而分析了其自然干旱背景下的实际农业抗旱能力。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自然干旱程度高且抗旱能力弱,较低的耕地灌溉水平以及严重滞后的农田水利建设使得两区实际农业抗旱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地区;黄淮海平原自然干旱程度高但抗旱能力较强,可其为保证较高的灌溉率超采地下水已引起严重的生态问题;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自然干旱程度低且抗旱能力较强,综合农业抗旱能力相对最强;四川盆地自然干旱程度低但抗旱能力低下,社会经济欠发达、农田水利建设较为薄弱,综合农业抗旱能力略高于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防旱抗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至40年代是陇南水旱灾害的频发时期,水旱灾害的强度之大和发生频率之高在此时段内表现得尤为突出,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极为惨重。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救灾主体的作用,救灾在总体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必须看到,封建性和现代性的交织构成了当时政府应对水旱灾害措施的基本特征,再加上受特定历史条件和政治环境的制约,政府的救灾效果很有限,体现出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洞庭湖区2000~2009年的农业旱灾灾情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模型建立其在一定的论域上的模糊关系,然后据此得出旱灾指标的概率分布,继而得到旱灾指标的超越概率,最后分析洞庭湖区干旱的历史重现概率。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几乎年年发生干旱;每5.2年就要发生1次受灾面积超过50%的中度干旱;约每20年就发生1次80%的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