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7篇
教育   3775篇
科学研究   66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31篇
综合类   35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健身效应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体育活动兴趣对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与效应。实验表明:对体育有明显兴趣的学生较对照组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负荷效应、身体素质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数学课程要求:“必须使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把创新与数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引入课堂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以其直观、活泼、真实、有趣、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优势赢得学生青睐。本文探讨了多媒体在外语专业选修课《宾馆英语》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广阔学习空间。这些空间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求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弱势群体诱发的危机类型与政府治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国企的下岗职工、失去土地的农民、城镇的失业者和半失业者、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和无业者、农村的“五保户”和贫困户、城镇的贫困人口及靠政府低保生活者、农村的辍学者及在校的贫困生。按“弱势群体”诱发危机造成的结果,危机可分为贫困危机、社会秩序危机、犯罪危机和认同危机等类型。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政策支持、整合社会力量、转变政府职能和实现自身改革、构建危机预警机制等在弱势群体诱发危机的治理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由于一部分师范生对体育学习兴趣不浓,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着重论述了培养和提高师范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6.
西北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运动兴趣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北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健康状况与运动兴趣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 人数不到60%,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的健身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不近人意,必须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学生对健身类、健美类、娱乐类和球类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学校应多为研究生 提供这方面的教学和活动场所,而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则相对不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元智能的理论对合班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并利用一节课时间完成检查,展示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  相似文献   
8.
论政治课教学的导课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新旧学习任务之间能顺利地实现过渡衔接。为此教师应在政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好导课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决。所以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通过直观的教学和精心设计导言,增加兴趣。通过培养思维能力,巩固兴趣。运用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增加记忆,提高兴趣。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兴趣。  相似文献   
10.
Previous research and first-hand experience suggest that a child with a disability can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family life. Although the need for sibling support has been acknowledged in legislation, the implications for non-disabled siblings remain unclear. In this article, Angie Naylor, lecturer in psychology, and Phil Prescott, senior lecturer in childhood and youth studies, both based at Edge Hill, review a number of key themes emerging from the literature on sibling support. They go on to report the findings from an in-depth study of one sibling support group. 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partnership with Barnardo's in the north-west of England and involved setting up a sibling support group, in response to an analysis of local need, and evaluating its impact.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a clear need for further service provis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iblings of disabled children who attended the scheme. Angie Naylor and Phil Prescott argue for a reinvigorated debate about the needs of such children and champion 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to children and valuing what they have to say. The results of this small-scale evaluation project have clear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otentially,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