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9篇
教育   436篇
科学研究   40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必须具有一种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制度基础,这个制度基础一旦形成。就能够自发地搜寻、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并发挥调节、矫治的作用,使社会运行在良性的状态下进行。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始终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立法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国立法的过程中,应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出发,完善维护生产关系变革成果,加强促进科技进步,并采取宏观调控功能,规范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3.
电视传媒事业需要有效组织,科学管理.因而有必要供应现代管理中成功经验,对电视传媒节目生产过程进行生产能力查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论文产出力和影响力发展的波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亚茹 《情报学报》2002,21(1):121-128
本文以 1989— 1998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量和引文量为评价依据 ,建立了科技论文产出力和影响力的发展波动分布模型 ,以发展波动强度系数为评价因子 ,给出 10年来中国科学发展趋势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的成立探析科技期刊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艳丽  孙际元 《编辑学报》2008,20(6):510-512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等方面论述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结合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的成立探析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意义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从国内外六大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出发探析当前学科评价的价值取向可以发现,当前的学科评价仅仅是基于学科投入要素的评价或基于学科产品的评价,在其主导下的一流学科建设也表现出"粗放型"的学科生产投入要素建设和"学术GDP"导向的学科产品建设两种错误倾向。学科建设本质上是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一流学科评价本质上是评价一流学科的生产能力。走向基于学科生产能力的一流学科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科产品的有效性和学科的社会服务问题、学科生产的投入成本和学科建设的效益问题、学科的整体性和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由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先进生产力理论上体现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在劳动过程中的统一,可以通过企业生产活动的途陉去实现。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坚持先进政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合理布局思想是毛泽东进行工业化道路整体构思的重要内容。它的产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重大贡献。毛泽东生产力合理布局思想兼顾国防,政治和经济三方面的要求,尽管后来偏离正确方向,但仍不失是实践中的真理,真理中的实践。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开放沿海,创办特区特别最近的西部开发,则是毛泽东生产力合理布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运用分析的方法揭示和描述法治的内涵和功能。运用综合的方法,从制度生产力理论的角度,研究法治的制度生产力,并提出完善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stablishment in fall 2002 of a School of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designed to support faculty in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in research. Details are provided about center goals, services, staffing, space, resources, and logistic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operation. In addition, data are shared about faculty usage of the Center, the level of faculty satisfaction with center services in the first year, and initial increases in faculty productivity.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plans for continued data collection to monitor the impact of the Center, a discussion of lessons learned at this point in the Center's development, and possibilities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Center. All authors are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 Laura Goodwin, Ph.D.,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is Interim Associate Vice Chancellor for Faculty Affairs and continues to serve as a Faculty Research Associate. Elizabeth Kozleski, Ed.D., 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 is the Associate Dean for Research in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Lynn Rhodes, Ed.D., Indiana University, is the Dean of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Rodney Muth, Ph.D., Claremont Graduate School, is a professor of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and Policy Studies in the school and chaired the Research Center Advisory Board. Kim Kennedy White, M.A., University of Oregon, was the original School of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Coordinator and was responsible for collecting most of the data includ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