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学校道德教育中人的失落与复归
引用本文:乐妮妮,王贤德.学校道德教育中人的失落与复归[J].中国德育,2024(5):43-47.
作者姓名:乐妮妮  王贤德
作者单位:1. 湖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摘    要: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品德的自主建构和发展。然而,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却存在明显的人的失落:目标的“趋同化”设定模糊了学生的品德差异,内容的“抽离式”重组遮蔽了学生的道德生活,方法的“说理式”运用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体验,评价的“标准化”导向阻滞了学生的道德创生。有必要从人的复归的角度修复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目标上,“理想化”与“现实性”相关联以关照人的主体需求;在内容上,“预设”与“生成”相结合以关照人的主体生活;在方法上,“思维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统一以关照人的主动实践;在评价上,“标准化”与“差异性”相辉映以关照人的主动发展。

关 键 词:学校道德教育  人的失落  人的复归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