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正统与异端--试论魏晋清谈中"音声之辨"的意义
引用本文:程怡.正统与异端--试论魏晋清谈中"音声之辨"的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2(4):87-96.
作者姓名:程怡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摘    要: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重要的思想方法.王弼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有训有之不足的原则,这其实就是用语言来进行语言批判,是玄学向传统经学发难的基本思路.所谓"有",就是指现实语言世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用言意之辨的方法,剖析"乐教"被统治者用语言"造立"起来的过程,以其悖谬颠覆其天经地义,堪称文学艺术理论自觉时代的"独立宣言".然而,在我们绵延了五千年的语言世界中,它始终只是一个异端的声音.

关 键 词:先验的结构    天人之际  乐教  造立  清商  失正
修稿时间:2000年2月20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