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悟性培养
引用本文:王月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悟性培养[J].现代语文,2008(4):67-67.
作者姓名:王月彬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王家庄中学
摘    要:悟性是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悟性对感知课文、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甚为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内容,通过情境感悟法、词句联系法、同体文章比较法,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领悟文章的内涵及主旨等。总之,悟性对学好语文极为重要,这种能力,还可通过各种方法培养,悟性一词,是德国古典哲学里的术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悟性是生动地、直观地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思维分析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思维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则概括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换句话说,就是领悟能力。

关 键 词:语文课堂教学  悟性培养  《现代汉语词典》  理解能力  课文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  苏霍姆林斯基  领悟能力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