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智者的困境——《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摘    要: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换句话说,未经阐释的历史无法真正进入当代人的视野,因为没有阐释便没有反思。教学也是,面对语言和文本,教师的再阐释使死的语言、死的文本变成了活生生的"现代知识"进入了学生的理解视野。基于此,我们来看夏琨老师的这节课,它是这样的尝试:它不再是对照教参一字一句,由文言到白话照本宣科地"直译",而是在语言转换这个语文难题中加入了老师自己的思想阐释:文言文是否可以"反译"?是否可以从现代文出发去反观它的"前生"?夏老师的结论是——原来"古文不过如此"——如果说历史加入了当代人的反思变成了当代史,那么语言加入了时代与个人的阐释便变成了语言活动的当代实践。另外,由"言"及"文",在文本解读层面,夏老师亦是"主题先行"。一篇课外选读课文经他的阅读与思考"主动"拿来作为自己思想的注脚——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引导学生"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深处"。在夏老师看来,《晏子辞千金》这样的典籍是最适合拿来做课文的,因为它们是思考"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命运困境"的典型"标本"。于是文本经过教师思想的"再阐释",课堂立刻有了"化学反应"——一节本来枯燥的文言文课最终走向的是师生双方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共同探讨。当然,教学实验是不排斥争议的。例如夏老师的这些阐释是否牵强,是否存在"过度阐释"之嫌?关于文言文教学"变"与"不变"、"人文派"与"工具派"等老话题是否又有新的解释角度?包括一些教学细节都值得我们争鸣,因为面对这样一次"再阐释"的教学实践,对教学阐释的"再阐释"同样是拥有无限可能的空间。各位老师,请您握紧自己对教学的"阐释权",加入问题的思考吧。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