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校“思政课”大学生主体性“伪在场”及唤醒
引用本文:陈建,林立华,王婧倩.高校“思政课”大学生主体性“伪在场”及唤醒[J].江苏高教,2012(5):127-129.
作者姓名:陈建  林立华  王婧倩
作者单位: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京,210094
2.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南京,210094
3. 内蒙古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基金项目:南京大学"985工程"三期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摘    要:大学生主体性"伪在场"是主体性"在场"的对立面,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会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虚假性。大学生主体性"伪在场"包括"主体性意识逃逸"、"主体性意识壁垒"、"主体性选择性‘在场’"、"主体性‘实践空场’"等几种情形,且各有不同的表现和原因,都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唤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主体性是当前迫切的一项任务,具体可以通过"经营课堂"、"教师提升"、"教材建设"、"改善外部环境"等途径实现。

关 键 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体性  伪在场  唤醒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