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失学民众注音识字教育探析
引用本文:刘晓云.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失学民众注音识字教育探析[J].兰台世界,2012(31).
作者姓名:刘晓云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
摘    要:抗日战争结束后,为扫除文盲,提高民众的素质,北平作为失学民众注音识字教育的表证区,有计划地开展了对失学民众注音识字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拟就此阶段北平失学民众注音识字教育的开展及取得的成效及影响因素加以探析. 一、北平失学民众注音识字教育的准备 抗战结束后,北平教育局除了对中小学进行整顿恢复外,还积极整顿并创设一些民众学校和识字班,以提高全市民众的文化水平.据1946年统计,民众教育馆2所,民众阅览处2所,市立图书馆2所,私立图书馆1所,公共体育场1处,电化教育辅导处3所,市私立聋哑学校各1所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