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隋书·经籍志》的编纂特点与贡献
引用本文:朱利春.《隋书·经籍志》的编纂特点与贡献[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5(Z2).
作者姓名:朱利春
作者单位:周口师专图书馆 馆员
摘    要:《隋书·经籍志》(以下称《隋志》)是唐代魏征亲自主持编修的我国现存第一部以四部法类分图书的目录著作,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突出贡献是它根据时代要求和具体情况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编纂方法。 一、《隋志》统一并奠定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体系 晋武帝时荀勖根据魏末郑默的《中经》编制了《中经新簿》,将图书明确分为甲、乙、丙、丁四部次序,是我国“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东晋李充编撰的《晋元帝四部书目》,发展了荀勖重视历史书籍的观点,用甲部记经书,乙部记史书,丙部记子书,丁部记集部书的次序,改动虽然不大,却是李充独具匠心之处。但这一时期的四部法和四部书目仍处于初级阶段,分类和著录较为粗简,不足为后世所仿效,因此,《隋志》批评它们“不能辨其流别,但记书名而已,博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