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对中国“出口—生产率悖论”的解释综述和政策启示
作者单位:;1.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摘    要:"出口—生产率悖论"问题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热点和前沿。文章尝试从贸易动因视角系统化梳理悖论解释理论。影响贸易的主要因素有:内在后天比较优势(高技术水平)、内在天然比较优势(企业性质和定位)、外在天然比较优势(初始要素禀赋优势)、外在后天比较优势(贸易环境优化)、外在天然比较劣势(融资导向扭曲)。贸易动因的多样性引致异质性来源的不唯一性。发达国家外贸动力源于后天内生比较优势,企业异质性来源生产率差异。我国企业外贸动因主要是余下的其他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企业异质性主要是外贸条件异质性和外贸成本异质性。异质性企业理论的异质性来源狭隘性和我国贸易动力特殊性共同引致"出口—生产率悖论"。

关 键 词:“出口—生产率悖论”  生产率异质性  外贸条件异质性  外贸成本异质性

The Explanations for China's Exports-Productivity Paradox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Abstract:
Keywords: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