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生为官只求真——解读《石钟山记》
引用本文:万仁芳.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生为官只求真——解读《石钟山记》[J].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1(7):29-29.
作者姓名:万仁芳
摘    要:读苏轼的《石钟山记》,总是这样想。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至少有三种说法,一曰“风水声如钟”,二曰“石声如钟”,三曰“山形如钟”,这些观点各自有一番道理,后来又有“声形如钟”说。照这样看来,不同意苏轼“风水声如钟”观点的人岂不也可以讥之“简”“陋”?同时,许多山水的得名由来,诸如《山海经》的一些记载及“不周山”、“峨眉山”之类,本身就无从考证。绝世聪明的苏轼是应该明白这一点的。看来,苏轼先生创作《石钟山记》的目的可能不在于考证,而是在苦心孤诣地教导儿子苏迈的为官之道。可以说这是一篇“送子登仕途序”。不妨设想一下苏轼父子泛舟石钟山的情形。一叶扁舟逐着一弯新月,偶尔惊飞栖息的水鸟。鄱阳湖面,水波不兴,倒映着隐隐的青山。天性喜欢山水的苏轼,

关 键 词:苏轼  《石钟山记》  中学  语文  课文分析  教学参考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