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犀牛和地图的故事——关于《利玛窦地图学遗产》展览
引用本文:王刃余.犀牛和地图的故事——关于《利玛窦地图学遗产》展览[J].中外文化交流,2002(1).
作者姓名:王刃余
作者单位:意大利驻华使馆
摘    要:去年10月中旬,一个由中国南京博物院和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举办的名为《利玛窦地图学遗产》的小型展览在意大利驻华使馆内举办,该展共展出两幅中国明、清时代的世界地图。其中一幅是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的仿制品。该图约绘制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是由太监所摹写的6幅屏条连缀装裱而成的。图长192厘米,宽380.2厘米。该图以西方地图为蓝本,却将中国位于正中,吸收了赤道、回归线、南极、北极等西方地理概念,并将气候与纬度联系起来……这一切在中文地图中均系首次出现。另外,在各大洋的绘制中还出现有16世纪的商船和不同海域中的动物图形。另一幅图则是康熙时代比利时人南怀仁于1674年绘制的《坤舆全图》。该图由东西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约占4个卷轴,用的是7大洲4大洋的近代科学制图法。大概受中国当时观念和利玛窦地图影响,在绘制京师(北京)位置时,图中所标经线为0度;此外,图中还有各地珍禽异兽的标注。该图代表了17世纪欧洲半球投影制学家康拉德1551年的作品。但是,真正的原创者是德国画家丢勒。丢勒于1515年根据别人的作品设计了一头犀牛,丢勒本人并未真地见过画中的‘主人公’。实际上,那头犀牛是印度国王送给...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