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隐性教育途径的构建
引用本文:赵平.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隐性教育途径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5):211-213.
作者姓名:赵平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摘    要: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隐性教育具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潜隐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途径的平等性和教育主体的平等性等特征,相对与显性教育,这些特征使它具有拓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渠道、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等价值.立足于隐性教育,应该通过加强学科渗透、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等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 键 词: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